[发明专利]片材结构体的制造装置及片材结构体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39050.0 | 申请日: | 201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1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五藤昌彦;中田泰诗;村冈仁美;中田稔 | 申请(专利权)人: | 积水技术成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37/00 | 分类号: | B32B37/00;B32B3/22;B32B43/00;E04B1/8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平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制造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片材结构体的制造装置,所述片材结构体含有具有挠性的片材和在所述片材上形成的结构体,其中,
该装置具备:
表面具有固定所述片材的固定区域的工作台;
在固定于所述固定区域的片材上形成所述结构体的形成机构;
将所述片材固定于所述固定区域的固定机构;以及
控制装置,
所述固定机构具有:
具有连续气泡的多孔体,其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固定区域内,并且以表面与所述工作台的表面齐平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工作台;
为所述多孔体赋予负压的负压发生机构;以及
为所述多孔体赋予正压的正压发生机构,
所述控制装置通过使所述负压发生机构产生负压而固定所述片材之后,使所述形成机构形成所述结构体,其后,使所述正压发生机构产生正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结构体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多孔体包含第一多孔体和第二多孔体,
所述第一多孔体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位于所述固定区域的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第一端部内;
所述第二多孔体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位于所述固定区域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结构体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多孔体及第二多孔体分别具有细长形状,
所述第一多孔体及第二多孔体分别沿第二方向配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片材结构体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片材的平面形状为长向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矩形,
所述第一端部为所述固定区域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为所述固定区域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端部。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结构体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多孔体还包含至少一个第三多孔体,
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多孔体配置在所述固定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区域。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结构体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多孔体由多孔碳形成。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结构体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多孔体的气孔率在10体积%~50体积%的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结构体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片材为树脂片。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结构体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正压发生机构是向所述多孔体供给被压缩的离子空气的机构。
10.如权利要求1、6~9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结构体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多孔体设有多个,
所述多个多孔体在所述工作台上配置成矩阵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片材结构体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多孔体配置成以第一向量和相对于所述第一向量倾斜的第二向量为基底向量的矩阵状。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结构体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具有挠性的片材为树脂片,所述结构体具备经由树脂制隔垫而层叠的多个树脂片,
所述形成机构具有排出机构和层叠机构,所述排出机构通过将熔融树脂排出至树脂片上来形成所述树脂制隔垫;所述层叠机构在形成有所述树脂制隔垫的树脂片上层叠其它树脂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片材结构体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形成机构还具有温差降低机构,所述温差降低机构通过在从所述排出机构排出的所述熔融树脂与所述树脂片接触之前进行所述树脂片的加热及所述熔融树脂的冷却中的至少之一,来降低所述熔融树脂和排出所述熔融树脂的树脂片之间的温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片材结构体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温差降低机构包含进行所述熔融树脂的冷却的冷却机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片材结构体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冷却机构为冷却辊,该冷却辊设置成使从所述排出机构排出的熔融树脂在与所述树脂片接触之前与该冷却辊的外周面接触的形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片材结构体的制造装置,其中,在所述冷却辊的外周面形成有沿周向延伸、输送所述熔融树脂的输送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积水技术成型株式会社,未经积水技术成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905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