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门吊装置及具备其的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9727.0 | 申请日: | 201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2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一玉;川崎贺津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5F15/14 | 分类号: | E05F15/14;B61D19/00;E05D15/06;E05F1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劲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吊 装置 具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设置于构造物且通过开关驱动机构而开关驱动的门、在相对于构造物可滑动自如地悬挂的状态下支承,同时连结于开关驱动机构的门吊装置,及具备该门吊装置的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一种将设置于构造物且通过开关驱动机构而开关驱动的门、在相对于构造物可滑动自如地悬挂的状态下支承,同时连结于开关驱动机构的门吊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作为构造物的铁路车辆中,由门吊装置悬挂的门通过连结于门吊装置的开关驱动机构而被开关驱动。而且,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门吊装置中,设置有在轨道移动的门滚轮,且门在相对于铁路车辆的侧壁(即,构造物)而滑动自如地悬挂的状态下被支承。
另外,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在通过门吊装置而悬挂的门为铁路车辆中供乘客上下车而设的侧门的情况时,设有锁止装置,该锁止装置通过卡止部与被卡止部的卡止,使门于全封闭位置相对于构造物侧锁止。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锁止装置中,卡止部作为在构造部侧可转动地设置的转动构件而构成。而且,该卡止部构成为与被卡止部卡合,该被卡止部作为在门的门端侧(门的打开方向的端部侧)中经由托架而安装于门的卡合销而设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3098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2-89109号公报
使通过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锁止装置而可锁止于全封闭位置的门设置于构造物时,首先,进行设置作业的作业人员调整门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的位置。继而,作业人员在开关驱动机构的全封闭位置,以门的开口部为全封闭的状态的方式,使门与门吊装置同时移动,来进行门的开关方向的位置调整。这样,在门的位置调整已完成的状态下,构造物侧及门侧所设的卡止部与被卡止部的位置关仍为维持错开的状态。因此,必须使卡止部与被卡止部在门的全封闭位置适当地卡止,以便锁止装置能够进行动作。于是,进而进行对卡止部与被卡止部的位置调整作业。
在使门与门吊装置同时设置于构造物时,如上述,除了需要门的开关方向的位置调整作业以外,必须进行调整锁止装置的卡止部与被卡止部位置的作业。然而,在开口部的上方收纳门吊装置及锁止装置的空间通常颇为狭小,故在门的位置调整已完成的状态下进而也进行锁止装置的卡止部与被卡止部的位置调整作业,成为相当困难的作业。另外,为进行卡止部与被卡止部的位置调整,通常相对于长孔而调整规定构件的位置后,大多使用拧紧螺栓而固定位置的手段,特别是于此种情况时,易产生拧紧螺栓时规定构件相对于长孔的位置偏移的情况。因此,存在卡止部与被卡止部的位置调整作业相当困难,且同时需要大量工时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通过锁止装置而可锁止在全封闭位置的门设置于构造物时,不进行锁止装置的卡止部与被卡止部的位置调整作业,便可进行门的开关方向的位置调整作业的门吊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上述门吊装置的门装置。
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第一发明的门吊装置为如下的结构:将设置于构造物并通过开关驱动机构而开关驱动的门、在相对于上述构造物可滑动自如地悬挂的状态下支承,且连结于上述开关驱动机构。而且,第一发明的门吊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连结部,其设有锁止装置中的卡止部及被卡止部的其中一方,上述锁止装置通过使上述卡止部与上述被卡止部卡止而将上述门相对于上述构造物侧在全封闭位置锁止,且连结于上述开关驱动机构;门滚轮部,其具有在上述构造物所固定的轨道上移动的门滚轮,且连结于上述门,并以相对于上述轨道可滑动自如地悬挂的状态来支承上述门;及可变连结部,其以沿上述轨道长度方向的方向,改变上述驱动连结部与上述门滚轮部的相对位置的方式,将该驱动连结部与该门滚轮部连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未经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97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