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39916.8 | 申请日: | 201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0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冈本丰;落合史治;菊池裕二;池田康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36 | 分类号: | B60R2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装置 | ||
1.一种气囊装置,在车辆的车窗玻璃(12)的缘部(12a)和与该缘部(12a)相比更向车身外侧突出的外板(16)之间配置有金属制的气囊(18),通过充气机(19)产生的气体使所述气囊(18)沿着所述车窗玻璃(12)的缘部(12a)以管状展开来保护行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18)具有:与所述外板(16)共同地构成车身外表面的装饰部(18a);与所述装饰部(18a)连续设置并折叠而成的折叠部(18b、18c);对所述装饰部(18a)及所述折叠部(18b、18c)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进行封闭的封闭部(2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部(18a)具有对其与所述外板(16)之间进行密封的外板侧唇部(32),并且所述折叠部(18b)具有对其与所述车窗玻璃(12)之间进行密封的车窗玻璃侧唇部(3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具有位于所述车窗玻璃(12)侧的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和位于所述外板(16)侧的外板侧折叠部(18c),所述外板侧折叠部(18c)的伸展量设定得比所述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的伸展量大。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18b、18c)折叠成褶皱形,车身内侧部分的折叠密度比车身外侧部分的折叠密度小。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在与所述两个封闭部(24)的至少一方相邻的所述折叠部(18b、18c)上的通气孔(18f)。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18b、18c)折叠成褶皱形,所述通气孔(18f)形成在所述折叠部(18b、18c)的平坦部(18g)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折叠状态相互相对的所述折叠部(18b、18c)的两个平坦部(18g)的通气孔(18f)相互错位地形成。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18b、18c)折叠成褶皱形,所述通气孔(18f)形成在所述折叠部(18b、18c)的径向内侧的弯曲部上。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18b、18b)折叠成卷筒状,所述通气孔(18f)形成在卷筒开始卷绕的部分上。
10.如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8)具有多个通气孔(18f),所述多个通气孔(18f)的开口面积之和为700±100m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991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