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模式制氢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80040902.8 申请日: 2010-09-15
公开(公告)号: CN102482598A 公开(公告)日: 2012-05-30
发明(设计)人: W.E.普雷斯顿;A.瑟德什潘德 申请(专利权)人: 格雷特波因特能源公司
主分类号: C10J3/00 分类号: C10J3/00;C10K3/04;C10L3/08;C01B3/36;C01B3/50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李连涛;杨思捷
地址: 美国麻*** 国省代码: 美国;US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双模 式制氢法
【说明书】: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在第一模式中碳质原料在蒸汽、一氧化碳、氢气和加氢甲烷化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甲烷化和在第二模式中甲烷的部分氧化制备气态产物,特别是氢气产物流的双模式方法。

发明背景

考虑到许多因素,如更高的能源价格和环境关系,由较低燃料值的碳质原料,如石油焦、煤和生物质生产增值气态产物受到新的关注。例如在US3828474、US3998607、US4057512、US4092125、US4094650、US4204843、US4468231、US4500323、US4541841、US4551155、US4558027、US4606105、US4617027、US4609456、US5017282、US5055181、US6187465、US6790430、US6894183、US6955695、US2003/0167961A1、US2006/0265953A1、US2007/000177A1、US2007/083072A1、US2007/0277437A1、US2009/0048476A1、US2009/0090056A1、US2009/0090055A1、US2009/0165383A1、US2009/0166588A1、US2009/0165379A1、US2009/0170968A1、US2009/0165380A1、US2009/0165381A1、US2009/0165361A1、US2009/0165382A1、US2009/0169449A1、US2009/0169448A1、US2009/0165376A1、US2009/0165384A1、US2009/0217584A1、US2009/0217585A1、US2009/0217590A1、US2009/0217586A1、US2009/0217588A1、US2009/0217589A1、US2009/0217575A1、US2009/0217587A1和GB1599932中公开了此类材料的催化气化以制造甲烷和其它增值气体。

通常,碳质材料,如煤、生物质、沥青质、液体石油残渣和/或石油焦可通过该材料在催化剂源和蒸汽存在下在升高的温度和压力下的反应转化成多种气体,包括增值气体,如甲烷。在多个工艺中冷却和洗涤粗制气体以除去副产物,如氢气和一氧化碳和不合意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和硫化氢,以产生甲烷产物流。

碳源加氢甲烷化成甲烷通常涉及四个单独反应:

蒸汽碳:C + H2O → CO + H2                (I)

水煤气变换:CO + H2O → H2 + CO2          (II)

CO甲烷化:CO+3H2 → CH4 + H2O      (III)

加氢气化:2H2 + C → CH4                 (IV)

在加氢甲烷化反应中,前三个反应(I-III)主导以产生下列总反应:

2C + 2H2O → CH4 + CO2             (V)。

该总反应基本热平衡;但是,由于工艺热损失和其它能量需求(如随原料进入反应器的水分的蒸发所需),必须添加一些热以保持热平衡。

这些反应也基本合成气(氢气和一氧化碳)平衡(产生和消耗合成气);因此,在一氧化碳和氢气随产物气体取出时,需要按要求将一氧化碳和氢气添加到该反应中以避免短缺。

为使反应净热保持尽可能接近中性(仅略微放热或吸热)和保持合成气平衡,常常将蒸汽、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过热气流供入加氢甲烷化反应器。该一氧化碳和氢气流常常是从产物气体中分离的再循环流和/或通过重整一部分产物甲烷提供。参见例如US4094650、US6955595和US2007/083072A1。

例如通过低温蒸馏从甲烷产物中分离再循环气体和甲烷产物的重整极大提高生产甲烷的工程复杂性和总成本并降低总系统效率。

蒸汽发生是会提高整个系统的工程复杂性的另一领域。外燃锅炉的使用例如可极大降低总系统效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雷特波因特能源公司,未经格雷特波因特能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09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