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站、终端站、无线电系统、无线电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42835.3 | 申请日: | 201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47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山崎健一郎;有吉正行;滨边孝二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W16/14 | 分类号: | H04W16/14;H04J1/00;H04J11/00;H04W7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4 | 代理人: | 吴立;邹轶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站 终端 无线电 系统 控制 方法 存储 介质 | ||
[问题]提供能够以高精确度估计分配给其他无线电系统或允许其他无线电系统优先使用的频带的使用状态的一种基站、终端站、无线电系统、无线电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方法]无线电系统中的基站,估计分配给其他无线电系统或允许其他无线电系统优先使用的频带的使用状态,其中该基站包括估计装置,该估计装置基于其他无线电系统的接收信号功率值和本无线电系统的接收信号功率值之间的接收信号功率比,估计所述频带的使用状态,该接收信号功率比是从至少一个检测装置获得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站、终端站、无线电系统、无线电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无线电通信中,由于频率资源的有限性,频率的有效利用的技术至关重要。相应地,“认知无线电”技术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认知无线电是这样一种技术,例如,在全部待用频带中,无线电基站自行搜索当前在无线电基站附近未被使用的频带,并用来为自己通信。例如,当在无线电系统中存在当前未被使用的频带时,无线电系统中的基站会用该频带进行无线电通信。相应地,能够有效的使用频率资源。
在认知无线电中,基站和位于基站覆盖区域内的终端站检测没有无线电波存在的频带。在这里,作为检测没有无线电波存在的频带的方法,例如,从所有的待用频带中,根据每一个都需要用于通信的候选频带中的接收信号功率值,执行检测。
具体地,首先,所有待用的频带被分为每一个都具有固定带宽的频带。随后,用诸如可操作于宽带宽的正交解调器和合成器的RF电路将RF(Radio Frequency,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基站和终端站在每个频带计算接收信号功率值,并搜索计算出的接收信号功率值小于预定门限值的频带。还可考虑这样的方法,即,通过成功改变中心频率并在各个频带计算接收信号功率值,来搜索具有小接收信号功率值的频带。
在这里,可以将具有比门限值更小的接收信号功率值的频带视作在其他无线电系统上引起更小的干扰,或更少地受到由其他无线电系统所带来干扰的影响。相应地,可以将这样的频带视为空频带,即,其可用于无线电通信。
关于上述说明,例如,专利文件1说明了一种方法,其中位于基站覆盖区域内的基站或终端站在每个待用频带上,计算基站或终端站附近的接收信号功率值,并通过将计算出的接收信号功率值和预定的门限值进行比较,来判定频带是否为空。专利文献1还说明了通过在多个基站间交换该计算和判定结果,来提高在自身基站附近的空频带的检测的精确度。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申请未审查No.2008-79280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以专利文件1为例,如上文所述,提供了一种通过将其接收信号功率值和门限值进行比较来判断频带是否为空的方法。在这里,例如,当终端站在室内时,无线电波因受到建筑穿透损耗的影响而衰减(接收站的接收信号功率值降低)。在该状态下当接收信号功率值与门限值相比时,有一种风险,即尽管事实上相关频带正在被使用,其接收功率值被判定为小于门限值(该频带被判定为空)。即,使用专利文件1中的方法不可能以高精确度估计频带的使用状态(通过比较接收信号功率值与门限值来判定频带是否为空)。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目标是提供一种基站、终端站、无线电系统、无线电控制方法和存储介,其能够精确地估计分配给其他无线电系统或允许其他无线电系统优先使用的频带的使用状态。
解决方法
本发明中的基站是本无线电系统中的基站,该基站估计分配给其他无线电系统或允许其他无线电系统优先使用的频带的使用状态,包括估计装置,该估计装置基于其他无线电系统的接收信号功率值和本无线电系统的接收信号功率值之间的接收信号功率比,估计所述频带的使用状态,其中所述接收信号功率比是从至少一个检测装置获得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28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