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植入身体的织物以及植入一种织物用来修复骨盆底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42875.8 | 申请日: | 201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6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S·J·戴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洛普拉斯特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00 | 分类号: | A61F2/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白皎 |
地址: | 丹麦胡*** | 国省代码: | 丹麦;DK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入 身体 织物 以及 一种 用来 修复 骨盆 方法 | ||
1.一种可植入织物,包括:
一个生物惰性部分,该生物惰性部分具有一个第一表面和一个相对的第二表面,该第一和第二表面的每一个配置为用于组织向内生长;以及
一个生物可吸收部分,该生物可吸收部分以一个基本上防止在该生物惰性部分的第一和第二表面的每一个上起皱的方式附着到该生物惰性部分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植入织物,其中该生物惰性部分具有第一和第二侧面,该第一和第二侧面在第一和第二末端之间延伸一个侧面长度,并且该生物可吸收部分使该第一末端以一个大约该侧面长度的距离伸展离开该第二末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植入织物,其中该第一和第二末端各自在该第一和第二侧面之间延伸一个末端长度,并且该生物可吸收部分使该第一侧面以一个大约该末端长度的距离伸展离开该第二侧面。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可植入织物,其中该生物可吸收部分保持该生物惰性部分的第一和第二表面的至少一个处于拉伸状态,这样在该生物惰性部分植入之后该第一和第二表面的每一个具有至多一个拐点。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织物,其中该生物惰性部分定义了一个区域并且该生物可吸收部分被附着到小于该生物惰性部分区域的整体上。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织物,其中该生物惰性部分定义了一个区域并且该生物可吸收部分被附着到该生物惰性部分区域的整体上。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织物,其中该生物可吸收部分包括一种聚合物,该聚合物被模制到该生物惰性部分中在该第一和第二表面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植入织物,其中该生物惰性部分包括一个具有纤维须条的网状物,这些纤维须条被多个空隙区域分开,其中这些空隙区域的一部分填充有该生物可吸收部分的聚合物。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植入织物,其中该生物惰性部分包括一个具有纤维须条的网状物,这些纤维须条被多个空隙区域分开,其中这些空隙区域的整体填充有该生物可吸收部分的聚合物。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织物,其中该生物可吸收部分包括一个薄膜,该薄膜机械地附着到该生物惰性部分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之一上。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织物,其中该生物惰性部分包括一个多边形以及从该多边形延伸的多个臂,并且该生物可吸收部分附着到该多边形以及从该多边形延伸的这些臂的每一个上。
12.一种可植入身体的织物,包括:
一个多孔的生物惰性部分,该多孔的生物惰性部分被配置为用于组织向内生长;以及
一个生物可吸收部分,该生物可吸收部分被固定到该多孔的生物惰性部分上;
其中该生物可吸收部分将张力施加到该多孔的生物惰性部分上从而防止在该多孔的生物惰性部分中形成皱折。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植入身体的织物,其中该生物可吸收部分被配置为允许对该多孔的生物惰性部分进行折叠以用于植入。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可植入身体的织物,其中该多孔的生物惰性部分包括与一个第二主要表面相对的一个第一主要表面,这些主要表面的每一个配置为用于组织向内生长。
15.一种可植入身体的织物,包括:
一个多孔的网状物,该多孔的网状物具有相对的主要表面,这些表面被配置用于组织向内生长;以及
在植入该网状物之后用于防止在该多孔的网状物中起皱的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植入身体的织物,其中在植入该网状物之后用于防止在该多孔的网状物中起皱的装置包括一种模制在该多孔的网状物中的一种生物可吸收聚合物。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可植入身体的织物,其中在植入该网状物之后用于防止在该多孔的网状物中起皱的装置包括可以附着到该多孔的网状物上的一个延伸构件。
18.一种将织物植入体内用来修复骨盆底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用一个生物可吸收支架防止在该织物中形成皱折;并且
将该生物可吸收支架以及该织物植入身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洛普拉斯特公司,未经科洛普拉斯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28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型水喷射真空冷凝系统
- 下一篇:一种加工钕铁硼大圆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