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内饰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43519.8 | 申请日: | 201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6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清水俊光;吉田诚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B60K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金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用内饰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置在挡风玻璃的车室内的下方的仪表板等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尤其涉及在上表面设有微细的凹凸的车辆用内饰材料。
本申请以2009年10月05日于日本国提出申请的特愿2009-231699号为基础主张优先权,在此援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车辆的内饰材料大多在表面施加有皮革图案或几何图案等的纹理加工(grain finish)。该纹理加工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内饰材料表面的外观性和质感,还在于使得成型后的产品表面的缩痕和焊接痕不明显等。
设于产品表面的纹理构造由以规定图案设置的凸部和凹部构成。通过适当调整形成纹理构造的部分的材质、凸部和凹部的表面粗糙度,实现了产品质感的提高和耐摩擦性的提高。通常而言,通过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产品的表面光泽度,能够使产品具有良好的质感。然而,若将表面光泽度降得过低,则可以预见到具有表面被摩擦时会残留痕迹、表面白化等的倾向。因此,考虑这些情况的平衡来对表面光泽度进行调整(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7-3149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车辆用内饰材料的表面通常所采用的纹理构造中,由于通过设定内饰材料的材质和表面粗糙度来调整表面光泽度,因此在不使耐摩擦性下降地降低表面光泽度方面存在极限。
关于设在车辆的挡风玻璃的下方的仪表板等的内饰材料,由于挡 风玻璃是倾斜的,所以有时由内饰材料的表面反射了的光再次入射到挡风玻璃,会映入挡风玻璃。该内饰材料的映入可能会妨碍透过了挡风玻璃的乘员视野,因此期望进一步抑制该内饰材料的映入。
对于抑制该内饰材料的映入而言,降低内饰材料的表面光泽度是有效的。然而,该表面光泽度的抑制如上述那样存在极限,因此期望其他有效手段的提案。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内饰材料,能够有效抑制车辆用内饰材料向挡风玻璃的映入,提高了前方视觉辨认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手段。
(1)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车辆用内饰材料,配置在挡风玻璃的车室内的下方,在上表面设置有由凸部和凹部构成的纹理构造,在所述纹理构造的所述凸部设置有相对于所述纹理构造的上部一般面倾斜的漫反射面。
由此,以某一入射角入射到车辆用内饰材料的上表面的光通过纹理构造的凸部的漫反射面以比入射角大的反射角反射。因此,由漫反射面反射了的光难以入射到挡风玻璃的内表面。
(2)在上述(1)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中,也可以是,所述漫反射面在所述纹理构造的一个所述凸部的上表面上设有多个。
由此,以某一入射角入射到车辆用内饰材料的上表面的光通过设于一个凸部上的多个漫反射面以比入射角大的反射角反射。
(3)在上述(1)或(2)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中,也可以是,所述挡风玻璃是前挡风玻璃,所述漫反射面从车辆的前方朝向后方倾斜。
由此,由内饰材料的上表面反射了的光与前挡风玻璃相比指向后方侧,从而能够抑制内饰材料映入前挡风玻璃的情况。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1)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由于在纹理构造的凸部设有相对于纹理构造的上部一般面倾斜的漫反射面,所以使得以某一入射角入射的光在凸部上的漫反射面以比该入射角大的发射角反射。 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凸部的上表面反射了的光入射到挡风玻璃而导致车辆用内饰材料映入挡风玻璃的情况。
在上述(2)的情况下,由于在纹理构造的一个凸部的上表面设有相对于纹理构造的上部一般面倾斜的多个漫反射面,因此,使得入射到上表面的光通过凸部上的多个漫反射面以比入射角大的反射角反射。由此,能够抑制反射光入射到挡风玻璃而造成内饰材料映入挡风玻璃的情况。并且,在该情况下,由于漫反射面在一个凸部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所以具有凸部的状和尺寸的限制减小,能够容易地应用于各种纹理图案的优点。
在上述(3)的情况下,由漫反射面反射了的光的大部分与前挡风玻璃相比向后方侧反射。其结果是,内饰材料更难以映入前挡风玻璃,提高了前方的视觉辨认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饰材料的车辆的车身内前部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的内饰材料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内饰材料的放大俯视图。
图4是该实施方式的内饰材料的对应于图3的A-A线剖面的剖视图。
图5是该实施方式的内饰材料的图4的B部的放大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35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录像机
- 下一篇:固态图像拾取元件和图像拾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