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美容皮肤再生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45062.4 | 申请日: | 201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3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皮查斯·沙列弗;孜恩·阿扎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抛罗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00 | 分类号: | A61F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宋鹤 |
地址: | 以色列*** | 国省代码: | 以色列;I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美容 皮肤 再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用于美容目的的皮肤再生,更具体地涉及通过使用电磁能来执行皮肤再生。
背景技术
皮肤是抵挡环境对人体影响的主要屏障。环境影响产生于诸如太阳、冷、风、湿度和其他条件的要素。环境因素伴随着老化引起皮肤失去其年轻外表并产生皱纹。这种现象称作皮肤老化。
图1是一块人类皮肤100及其下方层的侧视截面图的示意性示图。人类皮肤100由表皮20组成,表皮20包括其最外层角质层10为约100μm厚。表皮20之后是真皮30,真皮30可以从表面延伸达到约4mm。皮下层40位于真皮30下方。这三个层控制皮肤的整体外观(例如,年轻或老化)。真皮30由弹性蛋白、胶原70、糖胺聚糖和蛋白聚糖组成。皮下层40包括脂肪区域,脂肪区域具有穿过其的纤维竖直束,且该纤维竖直束形成真皮胶原70和皮下层40之间的连接。胶原70向皮肤提供回弹性和弹性。老化和日照减少成纤维细胞代谢,并引起胶原70失去其弹性和抗拉强度,以致于皮肤失去其年轻紧致的外观。
在皮下层40下方定位有肌肉50和肌肉神经,肌肉50和肌肉神经也随着年龄增长而促成皮肤的皱纹外观。
为通过抵消上述现象而使皮肤再生描述了众多方法,例如:
用于皮肤再生的最流行和广泛使用的处理是磨皮剥离、激光剥离和化学剥离。这些类型的剥离对不太深但足够深到引起愈合的皮肤造成轻度损伤。具有自我修复本能的皮肤开始再生处理,从而对造成的损伤进行修复并改善美容外观。
磨皮是通过抛光或喷砂来改善皮肤的方法。一旦旧皮肤被磨除,新的皮肤层代替已经被去除的旧层。
在化学剥离中,将化学溶液应用到皮肤,因此促进剥离皮肤的最上层。一旦旧的皮肤层被去除,形成色彩更佳且无瑕疵的新皮肤层,代替被剥离的层。不同类型的化学剥离能够实现适合患者需求的不同轻度、中度或深度剥离。轻度剥离是去除浅表皮肤层的过程。该化学剥离涉及稀酸溶液,该稀酸溶液通常在皮肤上停留几分钟。中度剥离过程达到比皮肤的浅表层略深处。与轻度剥离相比,化学溶液在皮肤上保持更长时间。与轻度和中等深度剥离不同,深度化学剥离更深地穿透到真皮层,以处理更明显的皮肤色素沉着和皱纹。
这些剥离方法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在任意剥离之后并且在愈合过程中,经处理的区域会变得结有硬皮,导致皮肤色素沉着问题。因此,在与化学剥离相关的风险当中,存在很难控制剥离深度、可能的色素改变、和结疤风险。
上述问题遭受微创并包括明显不适、疼痛、休整和可能的副作用。因为这些美容过程都是非急需的过程,所以疼痛和偶然的副作用对于很多潜在客户具有明显阻碍作用,否则这些客户可能会处理皮肤问题。
为克服与微创手术相关的某些问题,提出了根据皱纹减少处理的激光和射频能量。例如,美国专利No.6,387,089描述了称作光子嫩肤的处理,其中使用脉冲光来加热胶原并使胶原收缩,从而恢复皮肤的弹性。因此胶原位于真皮中,以胶原为目标的激光必须穿透表皮并穿透真皮表皮结合处。由于比尔定律吸收,激光束通常在皮肤表面处最强烈。这导致对上层皮肤的不可接受加热。描述了各种方法来冷却皮肤的上层并同时在该层下方保持所需温度。一种方法是在表面上喷制冷剂,以使得表面保持冷却、并同时下层(因此还有胶原)被加热。美国专利No.6,514,244中描述了这样的方法。美国专利No.6,387,089描述的另一方法是使用与皮肤表面接触的冷却的透明物质(例如,冰、凝胶或晶体)。冷却剂的透明特性将使得激光束穿过不同的皮肤层、并同时在皮肤表面上保持可接受的温度水平。
光子嫩肤需要使用滤过光的强烈脉冲。光穿过外侧皮肤层,因此外侧皮肤层的最小损伤,并且光被更深的组织吸收。光子嫩肤只在对细到中等皱纹时有用。
光子嫩肤的风险包括肿胀、结疤、起泡、色素沉着过量/不足、对日照敏感和对化妆品敏感。具有更深肤色的个体在处理之后会遭受色素沉着过量达几个月。在恢复阶段,必须避免日照,以使副作用(例如,色素沉着过量)最小。
广泛的日照会导致慢性UV(紫外线)辐射。这表现出触发皮肤中的功能紊乱损伤修复途径,这涉及逐步替代具有特征性萎缩的常规表皮和真皮结构、并聚集弹性真皮基质成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抛罗根有限公司,未经抛罗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50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