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46997.4 | 申请日: | 201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4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中垣宜久;松藤登美男;宗村望;松本敦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44 | 分类号: | B60N2/44;A47C7/40;B60R2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王轶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座椅靠背的车辆用座椅,该座椅靠背的下部侧的宽度方向两端侧与上部侧的宽度方向一端侧支承于车身侧。
背景技术
下述专利文献所示的座椅靠背框架是一块板的冲压成型品,具备通过拉深加工而形成的外周凸缘部以及几个拉深凸缘部。各拉深凸缘部配置成将对座椅靠背的朝向车身侧的支承点、以及针对座椅靠背的前方载荷的作用点直线地连结,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座椅靠背框架的刚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03541号公报
然而,如上所述,由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座椅靠背框架是一块板的冲压成型品,因此若为了确保拉深凸缘部及外周凸缘部(即被进行拉深加工的部分)的强度而加厚各凸缘部的板厚尺寸,则不太需要强度的平板部的板厚尺寸也会变厚。其结果,座椅靠背框架会变重,从而车辆用座椅的重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了上述情形,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车辆用座椅,该车辆用座椅能够确保座椅靠背的刚度,并能够实现轻量化。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具备:面板框架,该面板框架形成为面板状且构成座椅靠背的骨架,并且在车身侧支承有第一被支承部、第二被支承部以及第三被支承部,该第一被支承部设置于该面板框架的下部侧的宽度方向一端侧,该第二被支承部设置于该面板框架的下部侧的宽度方向另一端侧,该第三被支承部设置于该面板框架的上部侧的宽度方向一端侧;以及与所述面板框架接合的加强部件,该加强部件具有第一加强部及第二加强部,该第一加强部架设于所述面板框架的上部侧的比所述第三被支承部更靠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一被支承部之间,该第二加强部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加强部交叉、且架设于所述第二被支承部和所述第三被支承部之间。
其中,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所述面板框架的上部侧的比所述第三被支承部更靠宽度方向另一端侧”,是包括面板框架的上部侧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附近及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的区域。
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当在所述面板框架的上部侧的比第三被支承部更靠宽度方向另一端侧,即在未被支承于车身的一侧负荷有朝向座椅靠背的前后方向的载荷时,利用加强部件的第一加强部及第二加强部的弯曲刚度对面板框架的变形进行抑制。由此,能够确保座椅靠背的刚度。并且,由于利用与面板框架接合的加强部件确保了座椅靠背的刚度,因此无需增加面板框架的板厚尺寸。因此,能够使面板框架轻量化,结果,能够使该车辆用座椅的整体结构轻量化。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所述第一加强部及所述第二加强部直线地形成。
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由于利用第一加强部及第二加强部直线地将面板框架的朝向车身侧的被支承部、与在面板框架上未被支承于车身的一侧连结,因此能够仅对必需的部分进行有效的加强。由此,能够节省无用的材料并实现加强部件的轻量化。其中,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直线地”,包括设置有一些凹凸的结构、或即使略微弯曲但从整体来看呈直线状的结构。
根据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在所述面板框架的上部侧的比所述第三被支承部更靠宽度方向另一端侧设置有座椅安全带支承部,该座椅安全带支承部支承供乘坐者佩戴的座椅安全带。
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例如在车辆骤然减速等时,当欲向座椅靠背的前侧进行惯性移动的乘坐者的载荷经由座椅安全带而作用于面板框架上部侧的座椅安全带支承部时,利用加强部件的第一加强部及第二加强部的弯曲刚度来支承该载荷。由此,能够良好地确保座椅靠背对来自座椅安全带的载荷的刚度。
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所述座椅安全带支承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部。
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由于来自座椅安全带的载荷作用于在加强部件的第一加强部设置的座椅安全带支承部,因此能够利用加强部件直接支承来自座椅安全带的载荷。由此,能够更加良好地确保座椅靠背对来自座椅安全带的载荷的刚度。
根据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4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所述加强部件形成为闭合截面形状。
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由于加强部件形成为闭合截面形状,因此即使在通过减薄加强部件的板厚尺寸来使加强部件轻量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加强部件的刚度。由此,能够使该车辆用座椅的整体结构更加轻量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发条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发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69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纱线卷绕装置
- 下一篇:医疗用容器的连接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