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透膜支撑体、半透膜、螺旋型半透膜元件及半透膜支撑体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47695.9 | 申请日: | 2010-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40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光男;高山和彦;木村薰;竹内常括;藤木均;福田元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69/10 | 分类号: | B01D69/10;D21H13/10;D21H15/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庞立志,高旭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透膜 支撑 螺旋 型半透膜 元件 制造 方法 | ||
1.半透膜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包含无纺织物,该无纺织物含有纤维直径不同的2种以上的主体合成纤维与粘合剂合成纤维,且半透膜涂敷面与非涂敷面的平滑性之比为5.0∶1.0~1.1∶1.0。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其中,主体合成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20.0μm以下。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其中,全部主体合成纤维的纤维直径为20.0μm以下。
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其中,作为主体合成纤维,至少含有1种纤维直径10.0μm以下的纤维。
5.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其中,作为主体合成纤维,含有长宽比为200~1000、纤维直径为20.0μm以下的粗径纤维和纤维直径比粗径纤维细、长宽比为200~2000的细径纤维。
6.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其中,主体合成纤维与粘合剂合成纤维的纤维直径不同。
7.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其中,进一步含有原纤化有机纤维。
8.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其中,无纺织物为多层结构。
9.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其中,半透膜涂敷面层所含的主体合成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比非涂敷面层所含的主体合成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小。
10.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其中,半透膜涂敷面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5.0~15.0μm。
11.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其中,半透膜涂敷面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150μm以下。
12.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其中,半透膜涂敷面表面的25℃-60%RH下的、使用以固体成分浓度15质量%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聚砜树脂溶液通过Bristow试验机而得的吸收系数为5~100ml/m2?msec1/2。
13.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其中,半透膜涂敷面表面的25℃-60%RH下的、使用以固体成分浓度15质量%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聚砜树脂溶液通过Bristow试验机而得的接触时间0.2sec时的动态液体转移量为5~30ml/m2。
14.半透膜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包含无纺织物,该无纺织物含有主体合成纤维与粘合剂合成纤维,5%伸长时的纵向(MD)和横向(CD)的断裂长度的平均值小于4.0km、且横向(CD)的加热尺寸变化率为-0.3~+1.0%。
15.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其中,半透膜涂敷面的平滑性比非涂敷面的平滑性高。
16.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其中,主体合成纤维的伸长率(JIS L1013 2010)为25~150%,主体合成纤维的抗拉强度为0.08~0.8N/tex。
17.螺旋型半透膜元件,其是使用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而成的。
18.半透膜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是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利用选自长网抄纸机、圆网抄纸机、倾斜网式抄纸机的组中的1种抄纸机制造的单层湿纸或利用组合多个选自该组中的同种或不同种抄纸机而得的组合抄纸机制造的多层结构的湿纸与热辊密合、热压干燥而制作片材后,对该片材进行热压加工。
19.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中,热压加工中使用的辊为电感发热方式的金属辊。
20.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中,热压加工中使用的辊为套辊。
21.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热压加工中使相对于粘合剂合成纤维的熔点具有-50℃~+10℃的表面温度的辊与半透膜涂敷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制纸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制纸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769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