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血压计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0227.7 | 申请日: | 201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3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土井龙介;西冈孝哲;竹冈恒平;泽野井幸哉;八丸泉;柳濑真孝;堀端健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5/022 | 分类号: | A61B5/02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董雅会;郭晓东 |
地址: | 日本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血压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血压计,尤其涉及能够提高血压测定值的可靠性的电子血压计。
背景技术
血压是分析循环系统疾病的指标之一。通过基于血压分析循环系统疾病的风险,能够有效地预防例如中风、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类的疾病。尤其,早上血压上升的清晨高血压与心脏病、中风等有关联。而且,已经判断出在清晨高血压中的称为血压晨峰(morning surge)的从起床后1小时至1个半小时左右的期间血压急剧上升的症状,与中风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掌握时间(生活习惯)与血压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分析心血管类的疾病的风险。因此,需要长期间连续地测定血压。
另外,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判断出,与在医院或进行健康诊断时测定的血压(随时血压)相比,在家庭中测定出的家庭血压对预防、诊断、治疗心血管类疾病更有效。由此,面向家庭的血压广泛普及,也开始出现将家庭血压值用于诊断的趋势。
为了提高血压计的测定精度,根据JP特开平7-51233号公报(以下,专利文献1)公开的发明,在生产电子血压计的时候,对依赖于测定血压的压力传感器的特性的测定值的误差进行修正处理。
根据JP特开平2-19133号公报(以下,专利文献2)以及美国专利第7594892号说明书(以下,专利文献3)公开的发明,公开了利用两个压力传感器来提高血压测定值的可靠性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子血压计中,在生产电子血压计时,依据个别的电子血压计的特性的差异,进行与压力传感器相关的修正,但是与在医院等医疗设施中使用的血压计不同,面向家庭的血压计在购入之后,除去出现故障等特定的状况,通常不进行定期的校正。
例如,即使在血压测定中最重要的压力传感器的输出变为规定的允许差以上,也没有知道该现象的方法,从而不知道血压测定值是否正确。因此,即使血压测定值与通常的血压值或随时血压相差很大,也不能够知道是血压值真正不同,还是由于血压计的压力传感器的误差而引起的不同,从而成为给使用者带来不安的一个因素。
另外,在一部分面向医疗设施的血压计中,安装有两个压力传感器,基于这些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监视压力。但是,在该血压计中,两个压力传感器的功能用于不同目的。即,通过一个压力传感器所得到的袖带压信息计算血压,基于另一个压力传感器的输出进行异常检测。
具体地说,在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压力值例如远超过300mmHg时,检测出异常。此时,使泵停止,打开阀,确保安全。因此,另一个压力传感器用于日本医疗规则IEC60601-2-30中规定的安全对策,并不是用来确保用于测定血压的一个压力传感器的精度。
因此,用于计算血压的一个压力传感器的精度需要通过该压力传感器本身来确保。因此,由于要求不受温度变化等干扰影响且随时间变化小的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所以存在压力传感器价格变高的缺点。另外,在安装两个具有用于不同目的的功能的压力传感器时,与具有一个压力传感器的血压计相比,因压力传感器的故障而引起的血压计的故障率变为2倍。
另一方面,在电子血压计中使用的压力传感器中,隔着隔片(不锈钢隔片、硅隔片等),通过压敏元件测量气体或液体的压力,且将该压力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
例如,在使用半导体压电阻抗扩散压力传感器的情况下,在隔片的表面设置半导体应变仪,将由于外部的力(压力)使隔片变形而产生的压电阻抗效果形成的电阻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
另外,在使用静电容量式压力传感器的情况下,玻璃的固定极和硅的可动极相向而形成电容器,将由于外部的力(压力)使可动极变形而产生的静电容量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
这样,由于在压力传感器仅施加用于测定的外部的力(压力),所以能够维持血压测定值的可靠性。但是,隔片的变形量、可动极的变形量为微米量级(micron order),因此易于受到来自外部的不需要的应力的影响,从而需要充分研究压力传感器周围的结构。但是,在专利文献1至3中,没有公开也没有研究压力传感器周围的具体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7-512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平2-19133号公报;
专利文献3:美国特许第7594892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未经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02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