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沥青的包装容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50385.2 | 申请日: | 201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6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R·布格尔;M·克雷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多立体方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16 | 分类号: | B65D88/16;B65D90/00;B65D90/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沈英莹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沥青 包装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运输可流动的材料、特别是沥青的大容积的包装容器,该包装容器由柔性材料、优选由聚丙烯制成,该包装容器包括:矩形的支承面,该包装容器在运输位置支承在该支承面上;以及四个侧面和一个顶面,其中支承面、各侧面和顶面分别通过缝合与一个或多个相邻的表面连接。
背景技术
已知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大容积的包装容器用于运输可流动的材料、特别是沥青。
为了运输,在首先将沥青装入不变形的容器中之后,由于成本原因而转变成通过柔性容器(如由纸板或塑料薄膜制成的小型包装件)包装沥青。但这也由于小型包装件的小容纳能力已证明是不经济的,因此要求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大容积的包装容器来运输沥青。这样的大容积的包装容器一方面可以容纳足够大量的沥青以便经济地构成运输,另一方面该大容积的包装容器由于其结构也是很牢固的。该大容积的包装容器成功地且还总是由优选比重为200g/m2的聚丙烯织物构成。但通常也不强制地设置在目的地与沥青一起熔化的内袋。
为了在沥青缓慢流动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在变冷的状态下堆叠这样的大容积包装容器并由此使其可以运输,在AT 9.582U1中建议,将这样的大容积包装容器的各侧面从下边缘起成形为截棱锥形外壳或从截棱锥形外壳连续地过渡为截圆锥形外壳地成形。这会有助于容器壁在与装入的可流动的材料配合作用中是自稳定的,并且包装容器在装满的状态下直立不动而不需要设置特别的支承装置。
在AT 9 644U1中还建议,在这样的包装容器中将各侧面构成为等腰梯形。各侧面的这种形状会有助于包装容器在装满沥青时是自矫正的。
由AT 505.805B1还已知,利用折叠、缝合和镶边加固各侧面。
建议的形状或辅助装置虽然提高单个包装容器的稳定性,但在可堆叠性方面提出问题。这样例如已在并排堆叠这样的包装容器时由于各包装容器的基本上圆锥形或截棱锥形的形状而丢失宝贵的运输容积。但另一方面在上下堆叠这样的包装容器时也产生问题,因为上面的包装容器的支承面大于下面的包装容器的顶面,因此在上面的包装容器中包装的沥青由于其流变特性而在运输温度下在较长的运输中围绕分别位于下面的包装容器的顶面流动,即实际上形成帽盖的形式,由此堆叠的拆卸经常联系着显著的困难。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这些缺点并建议一种用于运输沥青的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大容积的包装容器,包括:矩形的支承面,该包装容器在运输位置支承在该支承面上;以及四个侧面和一个顶面,其中支承面、各侧面和顶面分别通过缝合与一个或多个相邻的表面连接,该包装容器不仅在装满以后自身是自稳定的,而且还具有改进的可堆叠性和运输能力。
按照本发明,这在由柔性材料成的大容积的包装容器中这样达到,即每一侧面具有矩形的形状,并且支承面的至少第一侧边长度比该包装容器的高度大40%、优选大50%和特别优选地大100%。
由于各侧面的矩形的结构,在与矩形的支承面相结合时产生优化的可堆叠性并为容器的运输提供运输空间的最佳利用。
规定的支承面的第一侧边长度与包装容器的高度的比例导致绕相关惯性轴的惯性矩增大,同时充分利用可支配的各侧面的稳定性,借此可以很有成效地阻止翻倒。
按照本发明的支承面的第一侧边长度与包装容器的高度的比例和各侧面的几何形状的结合导致这样调整包装容器,即沥青的流动不会降低容器的稳定性,因为在保持按照本发明的比例或几何形状下,包装容器的材料的强度可以无问题地承受在沥青流动时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力,而不会有损稳定性地变形。当在按照本发明的范围内第一侧边长度的长度随着包装容器的容积的增大而减少时,关于包装容器的稳定性达到特别好的结果。已证明,在保持按照本发明的特征下,不需要将各侧面如在现有技术中那样强制地构造为等腰梯形或将容器构造为截圆锥形,这显著地改进可运输性。在按照本发明的包装容器中也不需要在各侧面中的附加加固。
包装容器的高度应该被理解为其在未装满的状态下的高度。因此包装容器的高度对应于侧面在未鼓起的状态下的直立的侧边缘的长度。
按照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案设定,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第二拎环,其将顶面/支承面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侧边缘经由这两个侧边缘的外侧相互连接,其中在顶面/支承面上、将所述两个侧边缘相互连接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第二拎环的宽度或多个拎环的宽度的总和为所述两个侧边缘的长度的至少四分之一、优选四分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多立体方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多立体方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03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