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用于沿纵向被分开的涡轮增压器壳体的轴承支架的涡轮增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1158.1 | 申请日: | 201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6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R.贝宁;R-M.肯佩尔;H.费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5/02 | 分类号: | F16C35/02;F01D25/1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永波;杨国治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用于 纵向 分开 涡轮 增压 壳体 轴承 支架 | ||
1.具有涡轮增压器壳体(12)的涡轮增压器(10),其中涡轮增压器壳体(12)的至少一个区段沿纵向被划分成至少两个壳体半部(14、16),其中在涡轮增压器壳体(12)中设置了轴承支架装置(44),该轴承支架装置容纳涡轮增压器(10)的轴(28)和转轮(32、34)。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在轴承支架装置(44)中能够容纳径向轴承机构(40)和/或轴向轴承机构(46)。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轴承支架装置(44)具有润滑剂输送装置(70)以用于润滑径向轴承机构(40)的至少一个径向轴承和/或轴向轴承机构(46)的至少一个轴向轴承,其中润滑剂腔(76)构造在轴承支架装置(44)中尤其优选在轴承壳体(30)的区域中。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涡轮增压器壳体(12)具有润滑剂入口(24),该润滑剂入口与涡轮增压器壳体(12)一体地构造或作为单独的部件构造并且其中润滑剂入口(24)能够与轴承支架装置(44)的润滑剂输入装置(70)连接。
5.按权利要求1至4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涡轮增压器壳体(12)具有调温外罩(18),其中轴承支架装置(44)形成调温外罩(18)的调温外罩区段(66)以用于对轴承壳体(30)、压气机壳体(38)和/或涡轮机壳体(36)进行调温。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轴承支架装置(44)的调温外罩区段(66)能够通过至少一个密封装置(64)尤其卷边密封件(82)和/或弹性体密封件密封地与涡轮增压器壳体(12)连接。
7.按权利要求3至6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轴承支架装置(44)的润滑剂输入装置(70)、润滑剂腔(76)和/或润滑剂导出装置(74)能够通过至少一个密封装置(64)尤其卷边密封件(82)和/或弹性体密封件密封地与涡轮增压器壳体(12)连接。
8.按权利要求1至7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压气机轮后壁元件(60)和/或涡轮后壁元件能够容纳在轴承支架装置(44)中。
9.按权利要求1至8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轴承支架装置(44)具有至少一个接片(78)以用于借助螺纹连接和/或销栓连接将轴承支架装置(44)固定在涡轮增压器壳体(12)上。
10.按权利要求1至9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轴承支架装置(44)具有涡轮机壳体后壁区段(68)和/或压气机壳体后壁区段以用于形成涡轮机壳体(36)或者说压气机壳体(38)的后壁的一部分。
11.按权利要求1至10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了至少一个密封装置(64)以用于将轴承支架装置(44)与涡轮机壳体(36)密封地连接起来,并且/或者其中设置了至少一个密封装置(64)以用于将轴承支架装置(44)与压气机壳体(38)或压气机壳体(38)与压气机壳体后壁元件(60)密封地连接起来。
12.具有沿纵向被划分成至少两个壳体半部(14、16)的涡轮增压器壳体(12)的涡轮增压器(10)的轴承支架装置(44),其中在轴承支架装置(44)中能够容纳涡轮增压器(10)的至少一个轴(28)和一个或两个转轮(32、34)。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轴承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轴承支架装置(44)能够容纳径向轴承机构(40)和/或轴向轴承机构(46)。
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轴承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支架装置(44)具有润滑剂输入装置(70)以用于润滑径向轴承机构(40)的至少一个径向轴承和/或轴向轴承机构(46)的至少一个轴向轴承。
15.按权利要求12至14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轴承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支架装置(44)具有调温外罩区段(66),该调温外罩区段能与涡轮增压器壳体(12)的调温外罩(18)连接,用于对涡轮增压器壳体(12)的轴承壳体(30)、压气机壳体(38)和/或涡轮机壳体(36)进行调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115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逆燃气化火管环保热风炉
- 下一篇:带有高度调节的变风量辅助制冷地板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