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锥虫病的治疗和诊断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51432.5 | 申请日: | 201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2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维尔日妮·柯思图利纳雷斯;西奥·巴茨;马加利·松纳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波尔多第二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7K14/44 | 分类号: | C07K14/44;C07K16/20;G01N33/68;A61K39/005;C12N15/3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颖;樊卫民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锥虫病 治疗 诊断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非洲锥虫寄生虫特异性的新的鞭毛袋蛋白的核苷酸和肽序列的鉴定,并涉及其在诊断和治疗应用中的使用,尤其是在对抗锥虫病或锥体虫病的战斗中作为免疫接种人类和/或非人类动物的疫苗或作为治疗性靶点。
锥虫病和锥体虫病由锥虫属(Trypanosoma)的几种寄生性原生动物物种引起,并且非洲锥虫一般是指属于唾传锥虫(Salivaria)属的锥虫,其本身包括三个主要亚属:锥虫亚属(Trypanozoon)、达氏锥虫亚属(Duttonella)和短小锥虫亚属(Nannomonas)。
只有锥虫亚属在感染动物的物种之外,还包含感染人类的两个物种,它们在人类中引起昏睡病。其他亚属包含感染野生和驯养动物并且从不感染人类、但是可能具有重要的间接健康后果的物种。锥虫亚属由多种形态的锥虫组成(长和短或短粗形),在接近末端(后端)位置中具有任选的游离鞭毛和小的动质体。该亚属的物种是布氏锥虫(Trypanosoma(T.)brucei)、伊氏锥虫(T.evansi)和马疫锥虫(T.equiperdum)。布氏锥虫包括三个亚种:布氏锥虫布氏亚种(T.b.brucei)、布氏锥虫冈比亚亚种(T.b.gambiense)和布氏锥虫罗德西亚亚种(T.b.rhodesiense),它们在形态、抗原性和生物化学方面非常相似,由它们的感染性质、它们的致病性和它们的地理分布来区分。布氏锥虫及其亚种通过舌蝇传播。伊氏锥虫在非洲、南美洲和东南亚通过舌蝇之外的螫蝇(虻科(Tabanidae))传播到牛、马和骆驼。马疫锥虫没有无脊椎动物宿主(在马中性传播)。后两个物种的分布远超舌蝇的区域,并且是世界种。它们的形态与布氏锥虫类似,但是是单形的(只有长形)。
属于达氏锥虫亚属的锥虫为棒状,具有圆且宽的后端和朝向前端变窄的身体。动质体体态大、圆形并位于末端位置;波动膜相对不发达、狭窄并终止于游离鞭毛。活泼锥虫(T.vivax)和活动锥虫(T.uniforme)是野生和驯养反刍动物的寄生物种,它们可以机械传播或通过舌蝇传播,它们在舌蝇中专门定居于吻和前胃。
短小锥虫亚属的锥虫小(8-24μm),并且它们在其发育的任何阶段没有游离鞭毛。在接近末端或边缘位置生有平均尺寸的动质体。后部圆形,并且波动膜窄。在非洲它们的致病性主要针对牛、猪和狗。它们在舌蝇中的发育专门发生在胃和吻中。主要物种是刚果锥虫(T.congolense)和猿猴锥虫(T.simiae)。这些锥虫小,具有圆形后端,动质体位于边缘位置,并具有窄波动膜。它们没有游离鞭毛。
在非洲,驯养的反刍动物主要受到三种致病性锥虫的感染,即刚果锥虫、活泼锥虫和布氏锥虫,其造成被称为那加那病(nagana)的病变。其他动物受到另一种致病性锥虫物种伊氏锥虫的感染,它造成被称为苏拉病(surra)的病变。锥虫的特征在于大的遗传多样性,这与它们的侵染性、毒力、致病性、传播性和对杀锥虫产品的敏感性有关。
在非洲,以其频率和致病性来说,刚果锥虫是牛锥虫病的首要病因。它也适应于各种非人类动物物种,因此能够无差异地寄生牛科动物、猪科动物、ovids、羊科动物、马科动物和犬科动物。
布氏锥虫、尤其是布氏锥虫冈比亚亚种(Trypanosoma brucei gambiense),可能是最广为人知的,因为它在西部和中部非洲在人类中造成慢性形式的昏睡病。布氏锥虫布氏亚种(Trypanosoma brucei brucei)是整个非洲驯养和野生动物的寄生虫,但是由于人类血清中存在的载脂蛋白L对这些锥虫的血液型的裂解效应,它不感染人类。第三个亚种是布氏锥虫罗德西亚亚种(Trypanosoma brucei rhodesiense),其在非洲是急性形式的昏睡病的致病因。
此外伊氏锥虫亚种传播到牛科动物、马和骆驼,并在非洲具有重要的经济影响,尤其是对于牛和水牛的饲养来说。
最后,活泼锥虫是热带非洲有蹄类动物的主要寄生虫,并通过马蝇和牛虻传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波尔多第二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未经波尔多第二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14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