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水耐油剂组合物、由其处理过的物品及它们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1786.X | 申请日: | 201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6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河名淳介;杉本修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K3/18 | 分类号: | C09K3/18;C08F220/22;D21H19/20;D21H2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水 耐油剂 组合 处理 物品 它们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水耐油剂组合物、由其处理过的物品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用含有具有全氟烷基(以下,记为RF基团)的含氟共聚物的耐水耐油剂组合物对纸进行处理而得的耐水耐油纸(以下,记为氟类耐水耐油纸)具有对水、油等液体的阻隔性,因此作为食品包装容器、食品包装纸等而被使用。此外,氟类耐水耐油纸与氟类以外的耐水耐油纸不同,由于在具有透气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油性,因此也可用作不希望将湿度密封在内部的油炸类的包装纸、功能上需要透气性的鲜度保持剂包装纸、脱氧剂包装纸。
作为用耐水耐油剂组合物对纸进行处理的方法,有下述2种方法。
(1)在抄纸前的纸浆浆料中添加耐水耐油剂组合物的被称为“内添”(日文:内添)的方法。
(2)在经过抄纸、湿压以及前期干燥后的施胶压榨(size press)中将耐水耐油剂组合物涂布在纸上,或者在原纸抄造后使用各种涂布机或各种印刷机将耐水耐油剂组合物涂布在纸上的被称为“外添”(日文:外添)的方法。
作为含有含氟共聚物的耐水耐油剂组合物,已知例如下述组合物。
将具有多氟烷基(以下,记为Rf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二烷基氨基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和乙酸乙烯酯等乙烯类单体共聚而得到含氟共聚物,用酸使含氟共聚物的氨基成盐,再将含氟共聚物分散或溶解于水性介质中而得的耐水耐油剂组合物(参照专利文献1)。
该耐水耐油剂组合物中,作为用于氨基的盐化的酸,从安全性和价格方面考虑,使用乙酸。
但是,在氨基的盐化中使用乙酸而得的耐水耐油性组合物存在下述问题。
(i)由于氨基被盐化的含氟共聚物为阳离子型,因此对纸进行处理时,在使用阴离子型的试剂作为并用剂的情况下,不仅不能表现出足够的耐水耐油性,还会存在产生凝固物而给作业带来障碍的情况。
(ii)外添加工中,作为稀释水有时会使用pH高的水(例如,pH为8以上的水),此外,内添加工中,有时会使用pH高的纸浆,在该情况下,不仅不能表现出足够的耐水耐油性,还会存在产生凝固物而给作业带来障碍的情况。
(iii)有乙酸特有的气味。
可是,近年来,人们担忧由全氟辛酸及其前体、类似物等具有碳数8以上的Rf基团的含氟化合物引起的环境负荷,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等正努力尝试减少对环境的蓄积。因此,需求一种含有具有碳数6以下的RF基团或全氟聚醚的含氟共聚物的作为替代的耐水耐油剂组合物(参照专利文献2)。
但是,用乙酸使具有碳数6以下的RF基团或全氟聚醚的含氟共聚物的氨基成盐而得的作为替代的耐水耐油剂组合物与用乙酸使具有碳数8以上的RF基团的含氟共聚物的氨基成盐而得的现有的耐水耐油剂组合物相比,耐水耐油性不足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表2001-5045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5/090423号文本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即使使用具有碳数6以下的Rf基团或全氟聚醚的含氟共聚物也能够赋予基材以足够的耐水耐油性,并且在用耐水耐油剂对纸进行处理时耐水耐油性也不会受使用的并用剂和稀释水的pH的大的影响,而且气味少的耐水耐油剂组合物;还提供环境负荷低、具有足够的耐水耐油性的物品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耐水耐油剂组合物是使含氟共聚物中的-N(R5)(R6)的一部分或全部被含有pKa为2.0~4.0的有机酸的有机酸盐化了的含氟共聚物分散或溶解于介质中而得的耐水耐油剂组合物,上述含氟共聚物具有50~98质量%的基于下述单体(a)的构成单元以及2~50质量%的基于下述单体(b)的构成单元,
单体(a):以下式(1)表示的化合物,
(Z-Y)nX……(1)
其中,Z为碳数1~6的Rf基团或以下式(2)表示的基团,Y为2价有机基团或单键,n为1或2,n为1时、X为以下式(3-1)~(3-5)表示的基团中的任一个,n为2时、X为以下式(4-1)~(4-4)表示的基团中的任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旭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17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耳机的智能健身指导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物联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