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合成气中生产烃特别是汽油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2110.2 | 申请日: | 201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6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约阿希姆·恩格尔曼;让里克·法尔克维奇;拉席特·特密尔布拉特维奇萨尔谢诺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姆尼斯化工有限公司;SAPR石化有限责任公司;TOO科技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1/20 | 分类号: | C07C1/20;C10G3/00;C07C41/09;C07C29/151;C07C43/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郇春艳;樊卫民 |
地址: | 德国开***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气 生产 特别是 汽油 方法 | ||
1.通过含CO和H2的气体混合物(合成气)的转化来生产烃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
a.)与在第一转化器中的催化剂进行接触来生产第一产物流,其含有:
-至少一种R1-O-R2类型(其中R1-是具有1至5个碳数的烷基基团,和R2-为氢、具有1至5个碳数的烷基和烷氧基基团)的化合物,其中R1-O-R2类型的该化合物优选是甲醇和/或二甲醚,以及
-合成气的未反应组分;
b.)在第二转化器中使来自第一转化器的全部产物或在分离至少一部分合成气的未反应组分之后与催化剂进行接触,来生产产物流,其含有:
-汽油烃,其包括最高达45重量%的芳族化合物,其中包含最高达1重量%的苯和不低于40重量%的异链烷烃,
-C1-C4烃,其优选以不超过17重量%的量(转化成在反应的甲醇和/或,如果有必要,在反应的二甲醚中的C)来形成,
-未反应的R1-O-R2类型的化合物
-以及合成气中的未反应的组分,
其中合成气从第一和/或第二产物流中分离并至少部分地作为循环气体回送到第一转化器中;
c.)分离第二转化器中的产物,其中所获得的不稳定的汽油通过已知的方法来稳定化,其中获得:
i.)汽油馏分,如有必要,从其中分离含均四甲苯的馏分,
ii)C3-C4烃的馏分,
iii.)含有轻质烃和合成气的未反应组分的气流,以及
iv.)含有R1-O-R2类型的未反应化合物、优选甲醇和/或二甲醚的水相,
其中所述气流iii.)至少部分地作为循环的气体而被回送到第二转化器和/或第一转化器中,
并且所述水相iv.)直接被送至纯化R1-O-R2类型的化合物或者首先被送至精馏,其中通过精馏在R1-O-R2类型的化合物的浓缩溶液(优选不低于75%)和被R1-O-R2类型化合物污染的水(优选R1-O-R2类型的化合物的含量最高达5%)中进行分离,其中被R1-O-R2类型化合物污染的水被送至纯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化器的原料显示出的氢气分压大于0.07Mpa,碳氧化物的分压大于0.008MPa,R1-O-R2类型化合物(优选甲醇和/或二甲醚)的分压小于0.5MPa以及水的分压小于0.3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R1-O-R2类型化合物(优选甲醇)的转化率不低于82%和不高于99.5%,并且任选地二甲醚的转化率不低于92%和不高于99.8%。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转化器中与催化剂的接触发生在近似等温的条件下,该近似等温的条件通过除去反应热来实现,该除去反应热通过热传递表面来进行,热传递表面积与催化剂体积的比例不低于50m2/m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第一转化器蒸汽中除去的反应热中产生最高达4MPa的压力,其中含有合成气的未反应的组分并且被送入第一转化器中的循环气体的体积,相对于1m3催化剂,不超过150实际m3。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转化器中与催化剂的接触发生在近似等温的条件下,该近似等温的条件通过除去反应热来实现,该除去反应热通过热传递表面来进行,热传递表面积与催化剂体积的比例不低于40m2/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姆尼斯化工有限公司;SAPR石化有限责任公司;TOO科技贸易有限公司,未经开姆尼斯化工有限公司;SAPR石化有限责任公司;TOO科技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211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肟类的氨基衍生物、其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 下一篇:二次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