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高效酮醇酸还原异构酶发酵生产异丁醇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52242.5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6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V·纳加拉詹;B·J·保罗;W·苏;J-F·汤布;R·W·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布特马斯先进生物燃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7/16 | 分类号: | C12P7/16;C12P7/42;C12N9/04;C12N9/88;C12N15/52;C12N1/16;C12N1/21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慧惠;李炳爱 |
地址: | 美国特***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高效 酮醇酸 还原 异构酶 发酵 生产 丁醇 | ||
1.酵母细胞,包含至少一个核酸分子,所述核酸分子编码具有酮醇酸还原异构酶活性的多肽,其中所述多肽是KARI的SLSL Clade的成员。
2.权利要求1的酵母细胞,其中所述SLSL Clade由细菌内源性的酮醇酸还原异构酶组成,所述细菌选自葡萄球菌属、李斯特菌属、肠球菌属、巨型球菌属、链球菌属、乳球菌属、明串珠菌属、乳杆菌属。
3.权利要求1的酵母细胞,其中所述具有酮醇酸还原异构酶活性的多肽具有的氨基酸序列与选自SEQ ID NO: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62、64、66、68和245的序列具有至少约80%的同一性。
4.权利要求1的酵母细胞,其中所述细胞是选自以下酵母属的成员:糖酵母属、裂殖糖酵母属、汉逊酵母属、假丝酵母属、克鲁维酵母属、耶氏酵母属、伊萨酵母属和毕赤酵母属。
5.生产异丁醇的微生物细胞,包含至少一个核酸分子,所述核酸分子编码具有酮醇酸还原异构酶活性的多肽,其中所述多肽是KARI的SLSL Clade的成员。
6.权利要求5的微生物细胞,其中所述SLSL Clade由细菌内源性的酮醇酸还原异构酶组成,所述细菌选自葡萄球菌属、李斯特菌属、肠球菌属、巨型球菌属、链球菌属、乳球菌属、明串珠菌属、乳杆菌属。
7.权利要求5的微生物细胞,其中所述编码酮醇酸还原异构酶活性的多肽具有的氨基酸序列与选自SEQ ID NO: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62、64、66、68和245的序列具有至少约80%的同一性。
8.权利要求5的微生物宿主细胞,其中所述细胞是细菌细胞或酵母细胞。
9.权利要求8的微生物宿主细胞,其中所述宿主细胞是选自以下属的细菌细胞:埃希氏菌属、红球菌属、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肠球菌属、乳球菌属、乳杆菌属、明串珠菌属、酒球菌属、小球菌属、链球菌属、梭菌属、发酵单胞菌属、沙门氏菌属、小球菌属、产碱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类芽胞杆菌属、节杆菌属、棒状杆菌属和短杆菌属。
10.权利要求8的微生物宿主细胞,其中所述宿主细胞是选自以下属的酵母细胞:糖酵母属、裂殖糖酵母属、汉逊酵母属、假丝酵母属、克鲁维酵母属、耶氏酵母属、伊萨酵母属和毕赤酵母属。
11.用于将乙酰乳酸转化为二羟基异戊酸的方法,包括:
a)提供了包含至少一个核酸分子的酵母细胞,所述核酸分子编码具有酮醇酸还原异构酶活性的多肽,其中所述多肽是KARI的SLSL Clade的成员;并且
b)使(a)中的酵母细胞与乙酰乳酸接触,其中产生2,3-二羟基异戊酸。
12.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所述SLSL Clade由细菌内源性的酮醇酸还原异构酶组成,所述细菌选自葡萄球菌属、李斯特菌属、肠球菌属、巨型球菌属、链球菌属、乳球菌属、明串珠菌属、乳杆菌属。
13.用于生产异丁醇的方法,包括:
a)提供了包含异丁醇生物合成途径的微生物细胞,所述微生物细胞包含至少一个核酸分子,所述核酸分子编码具有酮醇酸还原异构酶活性的多肽,其中所述多肽是KARI的SLSL Clade的成员;
b)使步骤(a)中的微生物细胞在产生异丁醇的条件下生长。
14.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所述SLSL Clade由细菌内源性的酮醇酸还原异构酶组成,所述细菌选自葡萄球菌属、李斯特菌属、肠球菌属、巨型球菌属、链球菌属、乳球菌属、明串珠菌属、乳杆菌属。
15.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所述具有酮醇酸还原异构酶活性的多肽具有的氨基酸序列与选自SEQ ID NO: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62、64、66、68和245的序列具有至少约80%的同一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布特马斯先进生物燃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布特马斯先进生物燃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224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