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锅炉和空气污染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2503.3 | 申请日: | 201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7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理查德·F·艾布拉姆斯;马克·刘易斯;杰弗里·彭特逊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柏寇克动力环境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8 | 分类号: | F23J15/08;F24H9/00;F24H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87 | 代理人: | 刘国伟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锅炉 空气污染 控制系统 | ||
1.一种空气污染控制系统,其包括:
a)排放处理系统,其被构造用来接收烟道气,减少来自烟道气的至少一种污染物以将烟道气转化成排放处理过的烟道气;
b)第一空气加热器,其与所述排放处理系统流体连通并且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被构造用来将引入其中的加压空气加热至基础温度以上并且从而将从所述排放处理系统引入所述第一空气加热器的所述换热器的排放处理过的烟道气冷却至烟囱排出温度;和
c)第二空气加热器,其与所述第一空气加热器流体连通以自所述第一空气加热器接收加热的加压空气,所述第二空气加热器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被构造用来将引入其中的加压空气加热至预热温度以在锅炉中燃烧并且从而将从锅炉引入所述第二空气加热器的所述换热器的烟道气冷却至排放处理温度,所述第二空气加热器与所述排放处理系统流体连通以向其中引入冷却的烟道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污染控制系统,其中第一空气环路由所述第一空气加热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加热器界定以向锅炉提供预热的一次风,且其中第二空气环路由所述第一空气加热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加热器界定以向锅炉提供预热的二次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污染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空气环路包括与所述第一空气加热器流体连通以促使空气经所述第一空气环路到达锅炉的送风机,且其中所述第二空气环路包括与所述第一空气加热器流体连通以促使空气经所述第二空气环路到达锅炉的二次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污染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排放处理系统包括被构造和改造用来在所述排放处理系统中还原来自烟道气的NOX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污染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排放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在所述排放处理系统中减少来自烟道气的颗粒物质的组件,所述组件选自由静电除尘器和织物过滤器组成的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污染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排放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在所述排放处理系统中氧化来自烟道气的CO的催化CO控制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污染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排放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在所述排放处理系统中氧化来自烟道气的VOC的催化VOC控制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污染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排放处理系统包括被构造用来在所述排放处理系统中减少来自烟道气的多种污染物的多污染物催化反应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污染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空气加热器被构造和改造用来将以在约360°F至约500°F范围的温度进入的烟道气冷却至在约280°F至约350°F范围的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污染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空气加热器被构造用来将烟道气冷却至约320°F的温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污染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空气加热器被构造用来将以在约550°F至约650°F范围的温度进入的烟道气冷却至在约360°F至约500°F范围的温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污染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空气加热器被构造用来将烟道气冷却至约450°F的温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污染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空气加热器被构造用来将以在约60°F至约100°F范围的温度进入的空气加热至在约250°F至约300°F范围的温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污染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空气加热器被构造用来将以在约250°F至约300°F范围的温度进入的空气加热至在约475°F至约550°F范围的温度。
15.一种空气污染控制系统,其包括:
a)排放处理系统,其被构造用来减少来自以在约360°F至约500°F范围的温度接收到所述排放处理系统中的烟道气的至少一种污染物并且以在约360°F至约500°F范围的温度从所述排放处理系统输出排放处理过的烟道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污染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排放处理系统包括被构造和改造用来在所述排放处理系统中还原来自烟道气的NOX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柏寇克动力环境公司,未经巴柏寇克动力环境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250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颗粒阻尼结构的安全帽
- 下一篇:能加湿呼吸的呢绒珊瑚绒复合面料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