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闪光灯、相应的制造方法和用于该制造方法的仪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52788.0 | 申请日: | 201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2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J.利特蔡尔德;M.布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利氏特种光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61/35 | 分类号: | H01J61/35;H01J61/54;H01J61/90;H01J9/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杜荔南;卢江 |
地址: | 英国***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闪光灯 相应 制造 方法 用于 仪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绝缘外壳的闪光(弧光)灯,该绝缘外壳包含气体并且容纳一对电弧电极;并且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这样的闪光灯的相应方法和用于该制造方法的仪器。
背景技术
已知,弧光灯和闪光灯的点燃/触发属性众所周知地在灯的批次与批次之间以及在灯与灯之间不一致。
触发属性是复杂的并且需要灯气体(例如氙和氪)中的初始击穿或离子化。大多数触发方案使用触发变压器来产生实现离子化所需要的高压。这样的离子化通常可以被视为是2个电极之间的稀薄流光并且形成允许主储能电容在所述电极之间放电的导电路径,从而导致强烈的闪光。
为了改进触发过程,已知将部分电极材料喷溅到靠近电极的外壳的内表面上。因此,点燃灯所需的电压可以显著降低。
然而,这样的喷溅可能的不利之处在于,由于所喷溅的材料阻塞了来自等离子体的光传输(导致外壳材料的后续脱气或再结晶),所以可能存在使用寿命的降低。同样,喷溅过程可能损坏电极表面并且降低灯的寿命,因为灯等离子体本身被用于喷溅。另外,喷溅过程需要在对灯充气期间或之前进行,该过程通常是冗长和不可预料的过程。例如,这可以通过相反的极性以低气压运行灯来实现。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绝缘外壳的闪光灯,该绝缘外壳包含气体并且容纳一对电弧电极,其特征在于在邻近电极的外壳内侧上的预定位置处形成的隔离导电材料的实体。也可以形成隔离导电材料的多个这样的实体。
发明人已经意识到,如果采用谨慎和经控制地形成这种材料,即在预定位置处形成该材料(相对于利用喷溅的伪随机位置)和/或以预定的形状形成该材料(包括以几何图案的方式),则可以避免通过喷溅和后续不一致地触发来伪随机地形成这种材料。
在所述外壳为伸长的实施例中,可以优选隔离导电材料的至少一个实体在由垂直于伸长方向并且穿过电极末端的相应平面划界的区域中在外壳内侧上形成,尤其是紧邻该电极的电弧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闪光灯的相应方法,包括提供绝缘外壳的步骤,该绝缘外壳包含气体并且在绝缘外壳中容纳一对电弧电极,其特征在于,在邻近电极的外壳内侧上的预定位置处形成隔离导电材料的实体的步骤。
特别地,这样的方法可以采用局部加热(例如使用激光器)电极的区域以邻近该加热区域地形成隔离导电材料的至少一个实体。使用这样的技术,有可能通过外部加热源相对于电极运动来使导电材料成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闪光灯的仪器,包括:用于接纳闪光灯的容器,该闪光灯包括绝缘外壳,该绝缘外壳包含气体并且容纳一对电弧电极;和加热源(例如激光器),该加热源被配置来加热闪光灯的电极的局部区域以便使所挥发的电极材料形成在外壳上,邻近加热区域。
理想地,或者所述容器或者所述加热源能够相对于对方运动,以便确定所形成的导电材料的形状。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仅通过示例的方式参照以下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闪光灯;和
图2示意性示出对图1的闪光灯的制造。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示出具有石英外壳10的闪光灯,该石英外壳10容纳连接到相应的电连接器20、22的镧钨阴极24和阳极18。电极可以同样是钨、钍钨和许多其他的金属或金属合金。外壳10可选地配备两个窄段,这两个窄段以大致15到20微米的距离接近电极18、20并且提供用于冷却电极。
根据本发明并且为了改进触发过程,邻近电极尖端26形成导电沉积体28。
参照图2,示出这样的灯的制造方法。提供由相应的控制单元控制的激光器,用于局部地加热钨阴极24的一小区域以便使电极材料挥发以用于后续沉积在石英外壳10上。尽管没有示出,但是该导电沉积体的形状可以通过激光器相对于灯运动来定义以获得期望效果。
下面的表1总结了对12批次的闪光灯所进行的实验结果。在没有导电沉积体的情况下,所需要的触发电压是高的(高达10kV)并且在批次之间稍有不一致。然而,在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导电沉积体之后,明显的是,触发电压降低很多并且一致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利氏特种光源有限公司,未经贺利氏特种光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27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