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反应性气体的气体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3162.1 | 申请日: | 201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7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F·佩尔马蒂;F·康博尔德;Y·巴顿;N·达维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B3/04 | 分类号: | F42B3/04;B60R21/27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昭林 |
地址: | 瑞典沃***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反应 性气 气体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反应性气体的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中,气体发生器被用于为安全垫(气囊)充气,以保护乘客。
具体地,本发明的领域涉及用于被动正面或侧面保护的气体发生器,更具体地涉及帘式的充气垫。
这些气体发生器包括两个气体储存室,每个均容纳有反应性气体。为了从外部生成气体,所述两个储存室打开,使得两种反应性气体通过燃烧进行反应,向外侧扩散燃烧气体,作为充气气体。
反应性气体的气体发生器的一个问题是重量增加和容积增加,而这是汽车制造商所必须限制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希望提供一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反应性气体的气体发生器。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目标为一种反应性气体的气体发生器,包括:
压缩气体的第一储存室,由容纳第一反应性气体的第一壁所限定,由至少一个能够被打开的第一闭合盖所闭合,
压缩气体的第二储存室,容纳第二反应性气体,由至少一个能够被打开的第二闭合盖所闭合,
点火装置,能够被触发以打开盖,启动第一反应性气体与第二反应性气体的燃烧,以生成燃烧气体,
至少一个出口,用于向外侧放出燃烧气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火装置被设置在发生器的第一纵向端部处,包括设置的用于在其触发阶段生成压力波的器件,
所述点火装置、所述第一气体储存室、用于向外侧扩散燃烧气体的扩散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气体储存室沿纵向连续设置,
所述第一闭合盖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体储存室和所述扩散装置之间,
所述第二闭合盖被设置在所述扩散装置和所述第二气体储存室之间,
区别于所述第一壁的导向壁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体储存室中,用于引导由所述点火装置生成的压力波到达所述第一盖,以打开所述第一盖,
所述扩散装置限定了用于使气体通过的管,该管被设置为以便将所述压力波由所述第一盖引导至所述第二盖,以打开所述第二盖,并与所述出口连通。
由于本发明,有可能通过单个点火装置(包括位于纵向端部的单个电烟火引发器)而触发发生器,而仍然使所述扩散装置位于发生器的两个纵向端部之间和两个储存室之间,以及例如大体上位于沿纵向的中间处,这对于在狭窄环境下,例如帘式充气垫的环境下尤为有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所述的第一盖和第二盖分别附接在所述扩散装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上,所述管一方面朝所述第一盖向所述第一侧部内开口,另一方面朝所述第二盖向所述第二侧部内开口,所述管设置在所述导向壁的延长部分处。
-所述扩散装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储存室和第二储存室内部,所述开口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延伸的所述扩散装置的外表面上。
-所述第一外壁延伸至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气体通过的孔的第一内壁的扩散装置,由附接至所述第一内壁的所述第一盖闭合,所述第二储存室由外壁所限定,所述外壁延伸至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气体通过的孔的第二横向内壁的扩散装置,由附接至所述第二内壁的第二盖闭合。
-所述第一盖被附接至所述第一内壁且位于与所述扩散装置隔开的所述储存室的侧部上。
-所述第二盖被附接至所述第二内壁且位于与所述扩散装置隔开的所述储存室的侧部上。
-所述扩散装置具有外壁,所述外壁限定了内管,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开口且包绕所述第一储存室和第二储存室的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所述外壁由第一外壁和第二外壁冲压形成。
-所述导向壁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使所述第一储存室中的气体通过的孔。
-所述导向壁包括肩部,所述肩部顶住所述扩散装置和/或顶住附接于所述扩散装置的所述第一盖的部分。
-所述点火装置包括含电控钉的电烟火引发器,所述电控钉可在所述发生器的第一纵向端部处被接触到,所述点火装置还包括容纳烟火装药的盖,所述盖包括侧部,所述侧部朝向用于与所述第一储存室相对分离的分离壁,以便将电控信号应用到所述钉上后引起所述引发器的烟火装药的点燃,使得在触发后,所述分离壁破碎,在所述导向壁中释放压力波。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面的描述(仅仅作为非限制性的示例),结合附图,本发明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其中:
-图1A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气体发生器的纵向剖面视图,
-图1B为根据图1A所示发生器的第一纵向端部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托立夫开发公司,未经奥托立夫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31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