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水器管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4073.9 | 申请日: | 201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0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闵泰植 | 申请(专利权)人: | 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D17/00 | 分类号: | F24D17/00;F24H1/00;F24D19/00;F24H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王莹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器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水器管连接结构,更具体地涉及热水器管连接结构:热水器内部的个别部件一体型地结合在注塑成型的管体上并形成自来水和热水的流路,从而能够减少连接个别部件的管数并简化管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热水器是将冷水在短时间内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而使用户便于使用热水的装置。
图1为示出现有热水器的结构的概略图。
查看现有热水器10的构成,在自来水流入的自来水流入管5上具有用于净化流入的自来水中包含的异物的过滤器1以及用于测定流入的自来水流量的流量传感器2,流入热交换器8的自来水通过与燃烧热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然后通过热水供给管9排出,热水供给管9上具有用于调节热水流量的流量调节阀4,所述燃烧热是鼓风机6供给的空气和燃气由燃烧器7燃烧而产生。
并且,自来水流入管5和热水供给管9之间连接有将流入的自来水不经过热交换器8直接移送到热水供给管9侧的旁路管5a,使得经过热交换器8被加热的热水和自来水混合,从而能够调节热水的温度。
并且,所述旁路管5a上具有混合阀3,所述混合阀3调节通过所述旁路管5a移送的自来水流量。
图2为示出现有热水器的管连接结构的截面图。
现有热水器10在热水器外壳11的内部形成包括自来水流入管5、热水供给管9和旁路管5a的流路,为了在所述自来水流入管5、热水供给管9及旁路管5a上设置流量传感器1、流量调节阀4及混合阀3,构成为多个管相互连接接合的结构。
即,从自来水流入口A连接到热交换器8的自来水流入管5构成为多个连接管21a、21、22、23相互接合;从热交换器8接合到热水排出口B的热水供给管9构成为多个连接管24、25、26、26a相互接合;旁路管5a也构成为多个连接管22、25相互接合的结构。
并且,所述连接管间的接合部通过夹子等接合部件30进行固定,以维持流体的气密。
这样的现有热水器的管连接结构的构成为:使邻接于流量传感器1、混合阀3及流量调节阀4两端的连接管连接,如图2中的①至所示,连接管间的接合部的数量过多使得管结构复杂,存在在接合部发生漏水现象的几率也随之提高的问题。
并且,为了流量传感器1、混合阀3及流量调节阀4的维护作业,需要分离流量传感器1两端的接合部①、②,混合阀3两端的接合部③、④以及流量调节阀4两端的接合部⑨、⑩,因此存在维护作业困难,作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连接热水器内部的个别部件并形成自来水和热水的流路的管数,管连接结构得到简化的热水器管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热水器内部的流路上能够容易地设置和分离流量传感器、混合阀及流量调节阀结构的热水器管连接结构。
(二)技术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热水器的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来水流入管,其从自来水流入口连接至热交换器;热水供给管,其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至热水排出口;流量传感器,其测定流入所述自来水流入口的自来水流量;以及流量调节阀,其调节向所述热水排出口排出的热水的流量;其中,连接所述自来水流入口、自来水流入管、热水供给管及热水排出口的管体形成为一体型。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旁路流路,其连接在所述自来水流入管与所述热水供给管之间;以及混合阀,其调节通过所述旁路流路移送的自来水流量;所述旁路流路一体型地形成在所述管体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流量调节阀从所述管体的外侧向平行于流体的出口侧流路方向的方向插入并结合。
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阀从所述管体的外侧向平行于流体的出口侧流路方向的方向插入并结合。
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上形成有混合阀插入部和流量调节阀插入部,以插入所述混合阀和所述流量调节阀,所述混合阀插入部和流量调节阀插入部上分别具有1处接合部,所述接合部由接合部件接合。
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来水流入口的一侧上形成有插入所述流量传感器的流量传感器插入部,所述流量传感器插入部向所述热水器外壳的外侧露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未经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40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