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合物泡囊及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4169.5 | 申请日: | 2010-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5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杉山由纪;大森隆司;古贺信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资生堂 |
主分类号: | A61K8/90 | 分类号: | A61K8/90;A61K8/14;A61K8/34;A61K8/37;A61K9/127;A61K47/34;A61Q19/00;B01J13/00;B01J1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蔡晓菡;郭文洁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物 制造 方法 | ||
相关申请
本申请主张2009年11月3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9-272001号的优先权,将其内容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泡囊以及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其基质稳定性、皮肤刺激性和使用感觉的提高。
背景技术
若将药物微囊体化来给予到生物体内,则该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得到抑制,具有可以长期维持药效等优点,因此在医药、化妆品、食品领域等中,摸索了有效成分的微囊体化的各种技术。作为其中之一,所谓泡囊得到关注。泡囊为具有两亲性物质形成的双分子膜结构的封闭小囊,由于其特异的结构,可以内包有效成分,作为药物释放系统等的载体受到关注。
对构成泡囊的两亲性物质进行了很多研究,特别地,包含来自生物体的磷脂的泡囊被称为脂质体,从对生物体的安全性方面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报告了将该磷脂与特定的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组合来形成泡囊分散物,并将该分散物应用于化妆品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脂质体的成分主要来自天然,因此易受到pH、温度、进而电解质的影响等,在经时稳定性方面有很多限制。
此外,作为构成泡囊的另外的两亲性物质,有很多对于合成表面活性剂的报告。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用单(长链脂肪族)三(短链烷基)铵盐和二(长链脂肪族)二(短链烷基)铵盐以及高级醇的技术。此外,近年来进行了使用多链多亲水基型表面活性剂的泡囊组合物的研究(参照专利文献3)。
但是,涉及毛发化妆品的专利文献2的技术由于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掺合量而使皮肤安全性有可能不优选。进一步地,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利用氨基酸系表面活性剂,通过简便的方法就可以得到泡囊,但是泡囊的经时稳定性不充分。
然而,特别是将至少一个嵌段为疏水性、至少一个嵌段为亲水性的两亲性二嵌段及多嵌段共聚物作为两亲性物质的泡囊被称为“聚合物泡囊”,与以往的脂质体和胶束相比,表现出优异的机械稳定性或独自的化学性特性,从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和非专利文献2)。
聚合物泡囊可以通过与脂质体共通的很多技术(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来稳定地制备。而且,通过膜再水合、超声波处理以及释放等,可以得到多微米级巨大泡囊以及具有100纳米的直径的单分散泡囊。
已知聚合物泡囊进一步具有不仅将水溶性亲水性化合物(药物、维生素、荧光团等)封入到自身的水性空洞的内部,而且将疏水性分子封入到厚的层状膜中的能力。进一步地,尺寸、膜的厚度以及这些合成泡囊的稳定性可以通过选择嵌段共聚物的化学性结构、数均分子量、亲水性至疏水性的体积分数以及是否经由各种掺合方法来合理地制备。因此,可以对聚合物泡囊赋予具有可期待适用于医疗图像、药物释放及美容装置等的各种用途中的很多吸引力的特征(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4)。
已知PEO-PEE(聚氧化乙烯-聚乙基乙烯)或PEO-PBD(聚氧化乙烯-聚丁二烯)的特定的小囊形成与脂质体相比表现出改善了的稳定性的膜厚(例如约100nm厚)的聚合物泡囊。例如报告了由Hillmeyer and Bates(参照非专利文献5)导入的PEO-PEE二嵌段共聚物、特别是EO40-EE37(命名为OE7,EO为氧化乙烯单体,EE为乙基亚乙基单体)与所有的天然脂质膜相比,形成非常厚的膜、表现出更大的机械性稳定性(参照非专利文献6)。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1934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104142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6-290894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 Science,2002,297,967-973
[非专利文献2]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2005,102,2922-2927
[非专利文献3] E.Biotechnol.Bioeng.2001,73,135-145
[非专利文献4]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2005,101,187-198.
[非专利文献5] Macromolecules, 1996,29,6994-7002
[非专利文献6] Science,1999,284,1143-1164。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资生堂,未经株式会社资生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41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