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组件及生产连接组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4218.5 | 申请日: | 201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5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N.迈尔;E.迈尔霍费尔;O.罗特;K.米勒;J.韦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GKN动力传动系统国际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08 | 分类号: | F16H48/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宋宝库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组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组件,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机动车的传动系的连接组件,并且涉及一种生产这种连接组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连接组件在现有技术中是公知的。例如,它们可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包括一个输入部件以及传动地连接至所述输入部件的两个输出部件,并且所述两个输出部件相对于彼此具有差动效应。以此方式,例如当车辆通过弯道时实现了输出部件的不同速度。还有一种连接组件是公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例如用于选择性地驱动由多个轴驱动的机动车的传动系中的次驱动轴的联接件。
通过DE102007004709A1公知一种正齿轮差速器。所述正齿轮差速器包括固定至壳体的环形驱动齿轮。所述壳体包括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至环形驱动件的两个壳体部件。
通过US2009/0266198A1公知一种差速器壳体组件,所述差速器壳体组件具有焊接至彼此以便安装和固定环形圈的第一和第二半壳。
通过DE19716386C2公知一种用于分时四轮驱动车辆的差速器装置。所述差速器装置包括外差速器壳体、内差速器壳体、邻近所述内差速器壳体的离合器构件、一对爪式离合器、布置在所述内差速器壳体中的差速器齿轮系统以及用于致动所述离合器构件的致动器本体。爪式离合器中的一个与内差速器壳体连接,同时爪式离合器中的另一个在所述离合器构件上形成。
通过DE102004034736A1公知一种用于机动车轴的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包括差速器托架以及连接至冠齿轮的差速器盖。所述差速器托架通过径向焊接连接至差速器盖并连接至冠齿轮。为了这种目的,差速器托架在其圆周上、冠齿轮支撑件的凸缘区域中包括与差速器盖的分段接合的凹部。以此方式,差速器托架和差速器盖接触冠齿轮,并且所述三个部件可仅通过一次径向焊接来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连接组件,更具体地说是提出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传动系中的允许简单且低成本的生产和装配过程的连接组件。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生产这种连接组件的适当方法。
通过提供一种连接组件、更具体是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传动系中的连接组件来实现所述目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具有第一凸缘部分的第一壳体部件和具有第二凸缘部分的第二壳体部件,并且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包括至少一个容纳部分和在侧向上界定所述容纳部分的边界的支撑面,所述容纳部分用于容纳所述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第一凸缘部分轴向地布置在所述驱动齿轮的支撑面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第二凸缘部分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凸缘部分焊接至所述驱动齿轮。根据本发明,在包括第一和第二凸缘部分的群组中,仅所述第二凸缘部分被焊接至驱动齿轮。换句话说,所述第一凸缘部分分别相对于驱动齿轮、第二凸缘部分保持非焊接连接。
该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用于生产本发明的连接组件的生产和装配费用特别低。仅需要单次焊接来将三个部件-即驱动齿轮、第一壳体部件以及第二壳体部件彼此连接牢固地连接。这意味着,生产可以特别快速并且低成本地执行。此外,因为不需要额外的连接装置-例如螺栓,所以所述连接组件特别轻质。
驱动齿轮更具体地是诸如齿圈或冠齿轮形式的齿式齿轮。所述齿式齿轮用于将扭矩引入连接组件。除了齿式齿轮,还可以使用带轮或链盘来引入扭矩。在本发明的框架内,所述连接组件意指一种机动车的传动系中的组件,在所述组件中三个或更多个部件彼此连接,其中扭矩可从所述连接组件的部件中的一个-即驱动齿轮直接传递至所述连接组件的至少另一个部件-即第二壳体部件。本发明的连接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是分配通过驱动齿轮传递的扭矩并且将扭矩传递到两个输出部件的差速器。进一步的应用可以是用于根据需要连接由多个轴驱动的机动车的传动系中的次驱动轴的联接件。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具有第一凸缘部分的第一壳体部件以及具有第二凸缘部分的第二壳体部件布置在驱动齿轮的容纳部分中。其优点在于:仅须加工容纳部分中的一个面,所述面形成第一凸缘部分以及第二凸缘部分的定心座。以此方式,能够实现改进的径向振摆和轴向振摆状况。然而,还能够使驱动齿轮包括用于第一凸缘部分的第一容纳部分以及用于第二凸缘部分的第二容纳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容纳部分以及第一和第二凸缘部分可分别具有不同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GKN动力传动系统国际有限责任公司,未经GKN动力传动系统国际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42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