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博来霉素水解酶的活性为指标的、由特应性皮炎引起的干燥肌肤的改善剂的筛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4672.0 | 申请日: | 201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8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日比野利彦;镰田弥生;山本真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资生堂 |
主分类号: | C12N15/09 | 分类号: | C12N15/09;C12Q1/26;C12Q1/68;G01N33/15;G01N3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陈海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霉素 水解 活性 指标 性皮炎 引起 干燥 肌肤 改善 筛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筛选评价干燥肌肤、特别是由特应性皮炎引起的干燥肌肤的改善剂的方法、改善或预防由特应性皮炎引起的干燥肌肤的方法、以及由特应性皮炎引起的干燥肌肤的诊断方法。
背景技术
表皮的颗粒层的角蛋白纤维在角化时与被称为丝聚蛋白的蛋白质结合而凝聚,形成被称为“角蛋白模型”的特异性形态。颗粒细胞内的透明角质颗粒中存在大量作为丝聚蛋白的前体物质的丝聚蛋白原(由10~12个丝聚蛋白单元纵向排列而成),角化时,在生成丝聚蛋白单体的同时通过去磷酸化而使角蛋白纤维凝聚。然后,通过称作肽基精氨酸脱亚氨酶(PAD)的酶的作用而被脱亚氨基化,游离为角蛋白,然后在角质层上层被分解成氨基酸等。已知这些氨基酸被称为天然保湿因子(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NMF),对角质层水分量的保持承担重要的作用,此外具有紫外线吸收能力(Blank I.H.J.I.Dermatol.,18,433(1952);Blank I.H.J.I.Dermatol.,21、259(1953))。
自从明确了作为NMF的主成分的氨基酸来自丝聚蛋白以来,对于呈现干燥肌肤的病态与丝聚蛋白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近年来,明确了在老年性干皮病、特应性疾病等的干燥肌肤中,角质层中的氨基酸减少(Horii I.et al.,Br.J.Dermatol.,121、587-592(1989);Tanaka M.et al.,Br.J.Dermatol.,139,618-621(1989))。
PAD与丝聚蛋白的精氨酸残基作用而脱亚氨基化,转换成瓜氨酸残基。认为这样通过丝聚蛋白被脱亚氨基化,丝聚蛋白与角蛋白纤维的亲和性变弱,角蛋白纤维游离,其结果是丝聚蛋白容易受到蛋白酶的作用,最终被分解成NMF。
本发明者明确了,作为将以PAD脱亚氨基化后的丝聚蛋白分解的酶,特定为钙蛋白酶-1,作为其分解产物的小的肽片段被博来霉素水解酶(BH)分解成氨基酸单元、即NMF(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2008),Volume 128,ABSTRACTS,S90,539;第30回日本分子生物学会年会·第80回日本生化学会大会合同大会讲演要旨集,第583页;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84,NO.19,pp.12829-12836,2009,3P-0251;和日本特愿2008-135944号(以下称为第944号申请))。
最近的研究已知,特应性皮炎的一部分是由于丝聚蛋白原基因的异常而产生的,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的5-50%左右中发现该基因的异常(Smith FJD,et al.Nat Genet 38:337-42(2006);Aileen Sandilands 1、et al.,J.I.Dermatol.,127,1282-1284(2007)和Nomura T,et al.,J.I.Dermatol.,128(6):1436-41(2008))。然而,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中,丝聚蛋白的表达不是一定会剧烈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Blank I.H.J.I.Dermatol.,18,433(1952)
非专利文献2:Blank I.H.J.I.Dermatol.,21、259(1953)
非专利文献3:Horii I.et al.,Br.J.Dermatol.,121、587-592(1989)
非专利文献4:Tanaka M.et al.,Br.J.Dermatol.,139,618-621(1989)
非专利文献5:Kamata et al.,J.Biochem.,141、69-76,2007
非专利文献6: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2008),Volume128,ABSTRACTS,S90,539
非专利文献7:第30回日本分子生物学会年会·第80回日本生化学会大会合同大会讲演要旨集,第583页,3P-0251
非专利文献8: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84,NO.19,pp.12829-12836,2009
非专利文献9:Smith FJD,et al.Nat Genet 38:337-42(20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资生堂,未经株式会社资生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4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