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装置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54715.5 | 申请日: | 201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0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荒木修一;竹田雅己;杉桥友次;土屋孝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迪卡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9/155 | 分类号: | H01G9/155;H01G9/12;H01M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制造 方法 | ||
1.一种蓄电装置,
该蓄电装置包括:
蓄电组件(20),其由分别收装在热塑性树脂制的壳体(10)中的多个蓄电单元(1)构成;
挠性的软管(30),其熔接于各壳体(10),用于自各蓄电单元(1)排出气体,该软管(30)由含有热塑性树脂层的层压膜形成;
阀(60),其用于e间歇排出来自软管(30)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通过将由层压膜构成的片材(31)的两端叠合而熔接起来,构成软管(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该蓄电装置还具有由含有热塑性树脂层的层压膜构成的另一片材(41),该片材(41)熔接于软管(30)的两端而封闭软管(30)的两端的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软管(30)在与各壳体(10)进行熔接的熔接部处具有预先形成的孔(36),各壳体(10)在与软管(30)进行熔接的熔接部处具有预先形成的气体逸出孔(14),各壳体(10)的内侧的气体经过气体逸出孔(14)和孔(36)排出到软管(30)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该蓄电装置还具有覆盖气体逸出孔(14)的气液分离膜(80)。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各蓄电单元(1)具有向壳体(10)的外侧突出的一对电极端子(8),软管(30)在一对电极端子(8)之间熔接于壳体(10)。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软管(30)包括:
热塑性的外表面树脂表层(51),其暴露在外侧;
内表面树脂表层(53),其熔点比外表面树脂表层(51)高;
金属中间层(52),其被夹在外表面树脂表层(51)与内表面树脂表层(5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软管(30)由如下构件构成:
2张片材(81、82),它们由沿纵剖方向分开的层压膜构成;
连接用片材(83),其以使2张片材(81、82)接合的状态熔接2张片材(81、82)。
9.一种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用于制造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装置,
该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在将片材(31)的规定部分热熔接于壳体(10)后,在片材(31)的大致中间处弯折该片材(31),向弯折后的片材(31)的内侧弯折片材(31)的两端(34、35),将这两端(34、35)以叠合的状态热熔接在一起,从而形成软管(3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片材(31)包括:
外表面树脂表层(51);
内表面树脂表层(53),其熔点比外表面树脂表层(51)高;
金属中间层(52),其被夹在外表面树脂表层(51)与内表面树脂表层(53)之间,
以使外表面树脂表层(51)暴露在外侧的方式在片材(31)的大致中间处弯折该片材(3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利用与内表面树脂表层(53)相抵接的加热器将片材(31)的规定部分的外表面树脂表层(51)熔接于壳体(10),在片材(31)的大致中间处弯折了该片材(31)后,以使向片材(31)的内侧弯折了的片材(31)的一端(34)的外表面树脂表层(51)和另一端(35)的外表面树脂表层(51)相叠合的状态,利用加热器熔接两个外表面树脂表层(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迪卡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优迪卡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471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绝缘支柱高压隔离开关
- 下一篇:用竹子构成的一种蜂窝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