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相纯锂铝钛磷酸盐和它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55774.4 | 申请日: | 201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8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斯特法尼·巴斯尔;杰诺维法·温德里奇;杰哈德·纽斯佩;迈克尔·霍扎佩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化学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5/37 | 分类号: | C01B25/37;C01B25/45;H01M4/02;H01M10/26;H01M4/131;H01M4/1391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颖;谢丽娜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纯锂铝钛 磷酸盐 生产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相纯锂铝钛磷酸盐、它的生产方法、它的应用、以及含有相纯锂铝钛磷酸盐的二次锂离子电池。
近来,电池供电的机动交通工具已经越来越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焦点,因为化石原料越来越缺乏。
特别是锂离子蓄电池(也称为二次锂离子电池)被证明对于这种应用而言是最有前景的电池模式。
这些所谓的“锂离子电池”也被广泛用于诸如电动工具、计算机、移动电话等领域。特别是阴极和电解质以及阳极由含锂材料组成。
例如LiMn2O4和LiCoO2已经作为阴极材料使用了一段时间。近来,特别是自Goodenough等的工作(US 5,910,382)以来,还有掺杂或无掺杂的混合的锂过渡金属磷酸盐,特别是LiFePO4。
通常,例如石墨或者还有上面已提到的锂化合物诸如钛酸锂被用作阳极材料,特别是用于大容量的电池。
钛酸锂在本文中指的是空间群Fd3m为0≤x≤1/3的Li1+xTi2-xO4型的掺杂或无掺杂的锂钛尖晶石和所有具有通式LixTiyO(0≤x,y≤1)的混合的钛氧化物。
通常,锂盐或它们的溶液被用于这种二次锂离子电池中的固体电解质。
同时,陶瓷隔板诸如从例如Evonik Degussa商购的(DE196 53 484A1)也已经被提出。然而,Separion含有的不是固态电解质,而是陶瓷填充剂诸如纳米级Al2O3和SiO2。
锂钛磷酸盐被提出作为固体电解质已有一段时间(JP A 19902-225310)。根据结构和掺杂,锂钛磷酸盐具有增加的锂离子传导性和低导电性,除了它们极好的硬度以外,这也使得它们非常适合作为二次锂离子电池中的固体电解质。
Aono等已检验了掺杂和无掺杂的锂钛磷酸盐的离子(锂)传导性(J.Electrochem.Soc.,Vol.137,No.4,1990,pp.1023–1027,J.Electrochem.Soc.,Vol.136,No.2,1989,pp.590–591)。
特别检验了用铝、钪、钇和镧掺杂的系统。发现,特别是用铝掺杂提供了良好的结果,因为根据掺杂的程度,与其它掺杂金属相比,铝具有最高的锂离子传导性,并且由于它在晶体中的阳离子半径(小于Ti4+),它能很好地获取被钛占据的空间。
Kosova等在《可持续开发的化学13》(Chemistry for SustainableDevelopment 13)(2005)253–260中提出适当掺杂的锂钛磷酸盐作为阴极、阳极和电解质用于锂离子充电电池。
EP 1 570 113 B1中提出了Li1.3Al0.3Ti1.7(PO4)作为“活性”隔膜的陶瓷填充剂,这样的隔膜对电化学成分具有附加的离子传导性。
同样,US 4,985,317中描述了其它掺杂的锂钛磷酸盐,特别是用铁、铝、和稀土掺杂的。
然而,上述所有锂钛磷酸盐共同的是利用从固体磷酸盐开始的固态合成生产非常昂贵,其中由此获得的相应的锂钛磷酸盐通常被另外的异物相例如AlPO4或TiP2O7污染。迄今为止,相纯锂钛磷酸盐或掺杂的锂钛磷酸盐是未知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相纯锂铝钛磷酸盐,因为相纯锂铝钛磷酸盐组合了高锂离子传导性和低导电性的特征。因为不存在异物相,与现有技术状态的非相纯锂铝钛磷酸盐相比,还应获得甚至更好的离子传导性。
实现该目的是通过提供具有式Li1+xTi2-xAlx(PO4)3的相纯锂铝钛磷酸盐,其中x≤0.4并且元素Fe、Cr和Ni的磁性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在其中的水平≤1ppm。
本文中,术语“相纯”指的是异物相的反射不能在X-射线粉末衍射图(XRD)中识别。本发明的锂铝钛磷酸盐中不存在异物相反射,如下面图2中作为实例显示的,相当于异物相例如AlPO4和TiP2O7的最大比例为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化学股份公司,未经南方化学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57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蚀刻气体
- 下一篇:工业污染全过程协同监测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监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