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从红细胞中除去氧的氧消耗装置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56445.1 | 申请日: | 201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5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威廉·J·费德施皮尔;吉田达郎;保罗·J·韦尔尼奇;布赖恩·J·弗兰考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健康科学股份有限公司;匹兹堡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1/02 | 分类号: | A01N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顾晋伟;郑斌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红细胞 除去 消耗 装置 方法 | ||
发明背景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从红细胞中消耗氧以提高贮藏寿命的装置。本发明涉及用于从红细胞中消耗氧的方法。
2.背景技术
充足的血液供应及其贮藏是全世界每个大型医院和健康组织所面临的问题。所贮藏的血液供应量经常远低于对它的需要。危机时期(例如,自然灾难、战争等)尤其如此,此时血液供应通常处于耗尽的危险中。在像这样的危急时期经常听到捐赠更多新鲜血液的呼声。然而,不幸的是,即便没有危难时期,也必须时常监控和补充血液供应以及贮藏中的血液供应,因为贮藏的血液不能长期保持其活力。
贮藏的血液发生稳定的变质,这部分由血红蛋白的氧化和降解以及腺苷三磷酸(ATP)和2-3,二磷酸甘油酸(DPG)的消耗所引起。氧导致红细胞(RBC)所携带的血红蛋白(Hb)转变为met-Hb,其分解产生有毒的产物,例如血色质(hemichrome)、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和游离的Fe3+。这些产物与氧一起催化羟自由基(OH.cndot.)的形成,并且OH.cndot.和met-Hb的分解产物都损害红细胞的脂膜、膜骨架和细胞内含物。正因为如此,认为贮藏的血液6周后不能使用,这是通过红细胞相对无能力在接受输血者的循环中存活而确定的。DPG的消耗阻止充足的氧运输到组织,因而在施用之后立即降低输血的效果(8~48小时后,接受者中DPG的水平再次恢复)。此外,这些有害的作用还导致使用失效日期之前(但可能已超过两周)的贮藏血液进行的输血治疗的整体效果降低并且副作用升高。
因此,需要在长期贮藏之前能够在红细胞中消耗氧水平,使贮藏血液不发生由氧和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有害作用。
发明概述
因此,本公开内容提供能够从红细胞中除去氧的一次性装置。
本公开内容提供氧消耗装置。所述装置具有:盒;多个中空纤维,其在所述盒中从其入口延伸至其出口;一定量的氧清除剂,其被装入所述盒中并且处于所述多个中空纤维之间并与其相接触。所述中空纤维适于接收和输送红细胞。
本公开内容提供氧消耗装置。所述装置具有固体材料的容器(其具有适于接收和排出冲刷气体的进气口和排气口)以及多个中空纤维(其在所述容器中从其入口延伸至其出口)。所述中空纤维适于接收和输送红细胞。
本公开内容提供用于从红细胞中除去氧的方法。所述方法具有使红细胞通过氧装置的步骤。所述装置具有:盒;多个中空纤维,其在所述盒中从其入口延伸至其出口;以及一定量的氧清除剂,其被装入所述盒中并且处于所述多个中空纤维之间并与其相接触。所述中空纤维适于接收和输送红细胞。
本公开内容提供用于从红细胞中除去氧的方法。所述方法具有使红细胞通过氧装置的步骤。所述装置具有:固体材料的容器,其具有适于接收和排出冲刷气体的进气口和排气口;以及多个中空纤维薄膜,其在所述容器中从其入口延伸至其出口。所述中空纤维适于接收和输送红细胞。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及其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简述
图1示出本发明的贮藏前氧消耗装置。
图2a至2c示出消耗装置的实施方案,所述消耗装置通过在组件内中空纤维周围用冲刷惰性气体进行冲刷而在贮藏前从红细胞中消耗氧。
图3a至3c示出消耗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消耗装置在贮藏前从红细胞中消耗氧。
图4a至4c示出消耗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消耗装置在贮藏前从红细胞中消耗氧,其中氧被中空纤维周围圆筒芯中的清除剂材料所清除。
图5a至5c示出消耗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消耗装置从红细胞中消耗氧,其中氧被中空纤维之圆筒周围的清除剂材料所清除。
图6示出用于图2a至2c、图3a至3c、图4a至4c以及图5a至5c的消耗装置的每分钟RBC悬浮液流量对氧分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健康科学股份有限公司;匹兹堡大学,未经新健康科学股份有限公司;匹兹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64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