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8098.6 | 申请日: | 201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6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古泽正规;糟谷喜洋;竹内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牧田 |
主分类号: | B25D17/24 | 分类号: | B25D17/24;B25D17/04;B25D17/1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宋晓宝;郭晓东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工具 | ||
1.一种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冲击机构部,其驱动工具头沿长轴方向进行冲击;
马达,其驱动所述冲击机构部,并且所述马达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与所述工具头的长轴方向相交叉;
工具主体部,其容置所述马达和所述冲击机构部,并且在所述工具主体部的前端区域安装有所述工具头;
外轮廓壳体,其覆盖所述工具主体部的一部分;
把手,其位于与所述工具头侧相反的一侧,用于作业者握持,所述把手与所述外轮廓壳体形成为一体,并且与所述工具头的长轴方向呈交叉状地延伸;
第一把手端部,其设置在所述把手的延伸方向的一个端部;
第二把手端部,其设置在所述把手的延伸方向的另一端部;
第一弹性体,其位于所述第一把手端部和所述工具主体部之间,并将所述第一把手端部和所述工具主体部连接为能够在所述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
第二弹性体,其位于所述第二把手端部和所述工具主体部之间,并将所述第二把手端部和所述工具主体部连接为能够在所述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外轮廓壳体前端区域,其为所述外轮廓壳体上的与所述工具头近的区域;
辅助把手安装部,其设在所述外轮廓壳体前端区域的外表面;
辅助把手,其能够安装在所述辅助把手安装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体及所述第二弹性体中的与所述工具头的长轴线近的第一弹性体的弹性常数,大于与所述工具头的长轴线远的第二弹性体的弹性常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体及所述第二弹性体使用同一规格的弹性体,与所述工具头的长轴线近的第一弹性体在被赋予了比与所述工具头的长轴线远的第二弹性体的初始负荷更大的初始负荷的状态下被组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外轮廓壳体前端区域,其为所述外轮廓壳体上的与所述工具头近的区域;
工具主体部前端区域,其为所述工具主体部上的被所述外轮廓壳体前端区域覆盖的区域;
第三弹性体,其位于所述外轮廓壳体前端区域的内周面和所述工具主体部前端区域的外周面之间,并将所述外轮廓壳体前端区域和所述工具主体部前端区域连接为能够进行相对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弹性体沿周向隔开规定间隔配置有多个弹性承受部,多个所述弹性承受部与所述外轮廓壳体前端区域的内周面及所述工具主体部前端区域的外周面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记载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马达控制用控制器;
所述工具主体部具有用于容置所述马达控制用控制器的罩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记载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集尘通路,该集尘通路用于将加工作业中产生的粉尘输送到下游侧,
所述工具主体部具有马达容置部和罩构件,所述马达容置部用于容置所述马达,所述罩构件以覆盖所述马达容置部的一部分的方式固定在该马达容置部上,
在所述马达容置部及罩构件内配置有所述集尘通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记载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第一板状构件及第二板状构件,所述第一板状构件及所述第二板状构件相对配置,
连接构件,其将所述第一板状构件及所述第二板状构件连接为能够在使相对间隔发生变化的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
在预先将所述第一弹性体以及所述第二弹性体中的与所述工具头的长轴线远的第二弹性体配置在所述第一板状构件和第二板状构件之间的状态下,利用所述连接构件来使该第一板状构件和第二板状构件彼此相连接来构成组合结构体,该组合结构体位于所述把手和所述工具主体部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板状构件固定在所述把手上,所述第二板状构件固定在所述工具主体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记载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集尘通路,其设在所述工具主体部侧,用于将加工作业中产生的粉尘输送到下游侧,
粉尘排出口,其设在所述把手侧;
在所述组合结构体上形成有开口,该开口用于连接所述集尘通路和所述粉尘排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牧田,未经株式会社牧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809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多振子串联驱动的柱塞式压电泵
- 下一篇:一种螺栓正反转结合拧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