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伪指判定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8564.0 | 申请日: | 2010-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7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门田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T1/00 | 分类号: | G06T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波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判定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于识别伪指的伪指判定设备。
背景技术
近来,作为识别个体的一种类型的认证系统,指纹认证受到关注。指纹是唯一的,原因在于,其对于每个人都不同,并且即使时间逝去,其也不改变。因此,与当今流行的口令认证等相比,指纹认证更可靠。然而,近年来,由伪造人的指纹并使用这种伪造指纹(下文中被称作“伪造指纹”)通过认证从而进行欺诈行为导致的损害变成了问题(例如,专利文档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档1]PCT申请No.2007-511845的日语译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作为创建伪造指纹的方法,已知将聚乙烯树脂或多乙酸乙烯酯树脂的薄膜按压到人手指的表面来创建伪造指纹的方法。在指纹认证时,对着手指进行按压的表面(即,形成伪造指纹的表面)用作正面,并且该表面附着到要进行认证的人的手指的表面。对于表面附着有这种伪造指纹的手指(即,伪指)而言,存在的问题在于,即使在指纹认证时测量了光谱特性,也难以判定是手指还是伪指,原因在于伪指表面的光谱特性和人的手指表面的光谱特性基本上是相同的。
鉴于前述情况设计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伪指判定技术,能够提高伪指的判定精度。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伪指判定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装置,用于获取与作为判定对象的手指的凸纹的纹宽或凹纹的纹宽相关的纹宽信息;以及判定装置,用于基于纹宽信息判定作为判定对象的手指是真指还是伪指。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伪指判定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判定装置,用于判定作为判定对象的手指的凸纹的纹宽和凹纹的纹宽是否满足预定关系;以及判定装置,用于基于判定的结果来判定作为判定对象的手指是真指还是伪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伪指的判定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伪指判定设备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前述实施例的图1中示出的伪指判定设备的线II-II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前述实施例的计算机的功能块的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前述实施例的伪指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计算机的功能块的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前述实施例的伪指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前述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计算机的功能块的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计算机的功能块的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前述实施例的伪指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前述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计算机的功能块的图。
图11是示出了真实指纹图像的图。
图12是示出了伪造指纹图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伪指判定设备的优选实施例。
A.采用的技术构思
在指纹认证时,使用通过将聚乙烯树脂等薄膜按压到手指的表面来创建的伪造指纹是,通过按照使薄膜反转的方式将伪造指纹附着于要进行认证的人的手指的表面。因此,对于在其表面附着有伪造指纹的伪指而言,伪指的凹凸与真手指(即,有生命手指)的凹凸是相反的。换句话说,原因在于有生命手指的指纹的凸纹是伪指的凹纹而有生命手指的凹纹是伪指的凸纹,同时有生命手指的指纹图像(下文中被称作“真实指纹图像”)具有粗凸纹和细凹纹(参考图11),而伪指的指纹图像(下文中被称作“伪造指纹图像”)具有细凸纹和粗凹纹(参见图12)。
鉴于指纹图像的前述特征设计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可以仅通过将软件的处理(即,不必新添加或改变诸如传感器之类的硬件)添加到已经构建了伪指判定设备的现有指纹认证系统中,来实现本发明。在后续说明中,以上描述的反转的伪造指纹有时被称作“反转转换指纹”
B.第一实施例
(1)本实施例的配置
首先,参考图1和图2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伪指判定设备100的配置。图1是当从正上方看时的伪指判定设备100的俯视图,以及图2是图1的线II-II的截面图。
伪指判定设备100是用于判定要受到指纹认证的判定对象T是否是伪指的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伪指判定设备100包括外壳10、传感器表面20、光源30、成像设备40和计算机50。应注意,在后续说明中,在壳体10中提供传感器表面20的侧面被称作上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85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乳品生产预处理车间的空调通风系统
- 下一篇:运算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