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程机械的动力控制装置及动力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8965.6 | 申请日: | 201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3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孙元旋;朴德雨;房在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斗山英维高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2F9/22 | 分类号: | E02F9/22;F02D29/04;F15B11/0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曾贤伟;韩香花 |
地址: | 韩国仁***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机械 动力 控制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工程机械的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液压泵(20)相连而驱动上述液压泵(20)的发动机(10);以及
算出发动机负荷率,并算出根据上述发动机负荷率的发动机旋转速度指令值并向上述发动机输出使得以上述目标旋转速度驱动上述发动机的控制部(60),其中,上述发动机负荷率以上述发动机的负荷转矩对于根据输入的发动机目标旋转速度算出的发动机最大转矩的比率定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60)包括:
从上述发动机目标旋转速度算出上述发动机最大转矩,从输出到上述发动机(10)的燃料喷射量指令值算出上述发动机负荷转矩,根据上述算出的发动机最大转矩和上述发动机负荷转矩算出上述发动机负荷率并输出该负荷率的发动机控制部(61);以及
基于从上述发动机控制部(61)输出的上述发动机负荷率算出上述发动机旋转速度指令值并向上述发动机控制部(61)输出的设备控制部(62),
上述发动机控制部(61)根据从上述设备控制部(62)传输的发动机旋转速度指令值而算出上述燃料喷射量指令值并向上述发动机(10)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
使上述液压泵(20)的斜盘角可变而使上述液压泵(20)的所需马力可变的马力调节单元(30);以及
用于检测从上述液压泵(20)排出的工作油的负荷压力(Pd)的压力传感器(50),
上述设备控制部(62)从通过上述压力传感器(50)检测的负荷压力(Pd)算出目标泵所需马力,并控制上述马力调节单元(30)使得上述液压泵(20)的所需马力在既已设定的时间(Δt)以内渐进地接近上述目标泵所需马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上述压力传感器(50)检测的负荷压力(Pd)为无负荷压力(Pd1)的情况下,上述目标泵所需马力设定为最小马力(POmin),
若从上述压力传感器(50)检测的负荷压力为最大设定压力(Pd2),则上述目标泵所需马力设定为最大马力(POmax),上述最大设定压力(Pd2)设定为小于等于上述液压泵(20)的最大马力(POmax)的恒定马力控制起始点的压力(Pd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力调节单元(30)包括:
根据从先导泵(33)输入的先导压力而调节上述液压泵(20)的斜盘角的马力调节部(31);以及
根据从上述设备控制部(62)输入的电流指令值的大小使连接上述先导泵(33)和上述马力调节部(31)的流道的开度量可变的电子比例减压阀(32)。
6.一种工程机械的动力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由发动机(10)驱动的液压泵(20),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上述液压泵(20)的斜盘角可变而使上述液压泵(20)的所需马力可变的马力调节单元(30);
用于检测从上述液压泵(20)排出的工作油的负荷压力(Pd)的压力传感器(50);以及
从通过上述压力传感器(50)检测的负荷压力(Pd)算出目标泵所需马力,控制上述马力调节单元(30)使得上述液压泵(20)的所需马力在既已设定的时间(Δt)以内渐进地接近上述目标泵所需马力的控制部(6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上述压力传感器(50)检测的负荷压力(Pd)为无负荷压力(Pd1)的情况下,上述目标泵所需马力设定为最小马力(POmin),
若从上述压力传感器(50)检测的负荷压力为最大设定压力(Pd2),则上述目标泵所需马力设定为最大马力(POmax),上述最大设定压力(Pd2)小于等于上述液压泵(20)的最大马力(POmax)的恒定马力控制起始点的压力(Pd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既已设定的时间(Δt)与上述液压泵(20)的当前泵所需马力和上述目标泵所需马力的马力差值(ΔPO)成比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斗山英维高株式会社,未经斗山英维高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896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感器组件
- 下一篇:电动机动车用防雾空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