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箔及铜箔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59273.3 | 申请日: | 201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3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筱崎健作;铃木昭利;鹤田隆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3F11/00 | 分类号: | C23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谢顺星;张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箔 制造 方法 | ||
1.一种表面处理铜箔,其特征在于,在铜箔的至少单面上形成有机防锈膜,所述有机防锈膜,其表示表面厚度的双电层电容的倒数1/C值为0.3~0.8cm2/μF。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处理铜箔,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箔的形成有机防锈膜的面的表面粗度,以JISB0601-1994中规定的10点平均粗度Rz计,在2.0μ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处理铜箔,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防锈膜由三唑化合物、二羧酸类和胺类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处理铜箔,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防锈膜由四唑化合物、二羧酸类和胺类形成。
5.一种表面处理铜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铜箔表面与含有三唑化合物、二羧酸类、胺类的溶液接触、干燥,在铜箔的至少单面上形成有机防锈膜,该有机防锈膜,其表示表面厚度的双电层电容的倒数1/C值为0.3~0.8cm2/μm。
6.一种表面处理铜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铜箔表面与含有四唑化合物、二羧酸类、胺类的溶液接触、干燥,在铜箔的至少单面上形成有机防锈膜,该有机防锈膜,其表示表面厚度的双电层电容的倒数1/C值为0.3~0.8cm2/μF。
7.一种表面处理铜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铜箔表面与含有三唑化合物、二羧酸类、胺类的溶液接触、干燥,在铜箔的至少单面上形成有机防锈膜,该铜箔的JISB0601-1994中规定的10点平均粗度Rz在2.0μm以下,该有机防锈膜,其表示表面厚度的双电层电容的倒数1/C值为0.3~0.8cm2/μF。
8.一种表面处理铜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铜箔表面与含有四唑化合物、二羧酸类、胺类的溶液接触、干燥,在铜箔的至少单面上形成有机防锈膜,该铜箔的JISB0601-1994中规定的10点平均粗度Rz在2.0μm以下,该有机防锈膜,其表示表面厚度的双电层电容的倒数1/C值为0.2~0.8cm2/μ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927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新排序显示线更新
- 下一篇:制备生咖啡提取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