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性核酸酶组合物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0471.1 | 申请日: | 201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0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J·A·莱德贝特;M·海登-莱德贝特;K·艾肯;孙锡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盛顿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16 | 分类号: | C12N9/16;C12N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文平 |
地址: | 美国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核酸酶 组合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9年11月2日提交的第61/257,458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和2010年8月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370,752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申请。
有关联邦政府赞助研究的声明
本发明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号AI44257、NS065933和AR048796)、红斑狼疮研究联盟和华盛顿州生命科学发现基金(2087750)的资助下进行。政府享有本发明的某些权益。
序列表参考
本申请连同电子形式的序列表一起提交,该序列表以命名为DOCS-#2346946-vl-17583_PCT_Sequence_Listing_2010_12_07.txt_的文件提交,该文件于2010年12月7日创建,357Kb大小。该序列表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
背景技术
在死亡和濒死细胞中,(核糖)核蛋白的过度释放可能通过两种机制导致狼疮病理学:(i)染色质/抗-染色质复合物沉积或在原位形成,导致肾炎并一步引起肾功能丧失;和(ii)通过Toll样受体(TLR)7、8和9以及不依赖于TLR的途径核蛋白活化先天免疫。核蛋白的释放可以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的有效抗原,通过抗原受体与TLRs的互相接触,使得B细胞扩增和DC细胞激活。需要在所需主体中除去刺激性抗原和/或使免疫刺激、免疫放大和免疫复合物介导疾病减轻的方法。
发明概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交核酸酶分子,所述杂交核酸酶分子包括第一核酸酶结构域和Fc结构域,其中第一核酸酶结构域与Fc结构域有效偶联。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杂交核酸酶分子进一步包括第一接头结构域,且第一核酸酶结构域通过第一接头结构域与Fc结构域有效地偶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杂交核酸酶分子是多肽,其中第一核酸酶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人野生型RNase氨基酸序列,其中第一接头结构域是(Gly4Ser)n,其中n为0、1、2、3、4或5,其中Fc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人野生型IgG1Fc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且其中第一接头结构域与第一核酸酶结构域的C-末端和Fc结构域的N-末端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杂交核酸酶分子是包含表2所示序列的多肽,或由表2中所示的序列组成的多肽。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杂交核酸酶分子是包含SEQ ID NO:149的多肽。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杂交核酸酶分子是包含SEQ ID NO:145的多肽。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杂交核酸酶分子是包含SEQ ID NO:161的多肽。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杂交核酸酶分子是包含SEQ ID NO:162的多肽。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杂交核酸酶分子是包含SEQ ID NO:163的多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杂交核酸酶分子包含与野生型人IgG1偶联的野生型人DNase 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杂交核酸酶分子包含与野生型人IgG1Fc结构域连接的人DNase1G105RA114F,所述连接通过(gly4ser)n接头结构域,其中n=0、1、2、3、4或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杂交核酸酶分子包含与野生型人IgG1连接的野生型人RNase1,所述野生型人IgG1与野生型人DNase1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杂交核酸酶分子包含与野生型人IgG1连接的野生型人RNase1,所述野生型人IgG1与人DNase1G105R A114F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杂交核酸酶分子是多肽,其中第一核酸酶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包含RNase氨基酸序列,其中第一接头结构域的长度在5至32个氨基酸之间,其中Fc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人Fc结构域氨基酸序列,且其中第一接头结构域与第一核酸酶结构域的C-末端和Fc结构域的N-末端偶联。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接头结构域包括(gly4ser)5和限制性位点BglII、AgeI和XhoI。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杂交核酸酶分子是多肽,其中第一核酸酶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包括人RNase氨基酸序列,其中第一接头结构域是长度为5至32个氨基酸的NLG肽,其中Fc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人野生型Fc结构域氨基酸序列,且其中第一接头结构域与第一核酸酶结构域的C-末端和Fc结构域的N-末端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盛顿大学,未经华盛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04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