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储存设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蓄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0516.5 | 申请日: | 201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6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相原茂;光田宪朗;吉濑万希子;竹村大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6/00 | 分类号: | H01M16/00;H01M4/133;H01M4/139;H01M4/1393;H01M4/36;H01M4/58;H01M4/64;H01M4/74;H01M10/0525;H01M10/0585;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崔成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储存 设备 单元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 ||
1.一种电力储存设备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电极,在第1集电箔的一方的面形成了包含活性炭的微粒的第1电极层;
第2电极,在第2集电箔的一方的面形成了包含含锂金属化合物的粒子的第2电极层;
第3电极,在第3集电箔的至少一方的面形成了第3电极层;
第1隔膜,由多孔质的绝缘膜构成;以及
第2隔膜,由多孔质的绝缘膜构成,
在所述第3集电箔形成了透过孔,在所述第1电极层与所述第3电极的一方的面之间夹着所述第1隔膜而形成以所述第3电极为负极的电容器,在所述第2电极层与所述第3电极的另一方的面之间夹着所述第2隔膜而形成以所述第3电极为与所述电容器的公共负极的锂离子电池,对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进行了短路连接,
其中,所述第3电极层由混合石墨粒子和硬碳粒子而得到的碳系材料构成,所述碳系材料中的所述硬碳粒子的比率是5重量%以上且70重量%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储存设备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电极层的含锂金属化合物是橄榄石型磷酸锂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力储存设备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3集电箔的两面,
所述第3电极层中的所述第1隔膜侧的电极层的硬碳的比例高于所述第2隔膜侧的电极层的硬碳的比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储存设备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3电极设置了贯通所述第3电极的厚度方向的贯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储存设备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3集电箔的两面,
所述贯通孔是随着从该第3电极的一方的面侧朝向另一方的面侧变窄的第1贯通孔、和随着从该第3电极的另一方的面侧朝向一方的面侧变窄的第2贯通孔这2种贯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力储存设备单元,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第3电极,在所述第3集电箔的一方的面形成了所述第3电极层,在所述第3集电箔的另一方的面设置了绝缘被膜,设置了随着从所述绝缘被膜侧朝向所述第3电极层变窄的贯通所述第3电极的厚度方向的贯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储存设备单元,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第3电极层隔着所述第1隔膜与所述第1电极层对置,使所述绝缘被膜隔着所述第2隔膜与所述第2电极层对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储存设备单元,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第3电极层隔着所述第2隔膜与所述第2电极层对置,使所述绝缘被膜隔着所述第1隔膜与所述第1电极层对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电力储存设备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贯通孔中填充了粒子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力储存设备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粒子材料是形成所述第3电极的一方的面的电极层的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力储存设备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粒子材料是形成所述第3电极的所述第1隔膜侧的电极层的材料。
12.一种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电力储存设备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对活性炭的微粒添加粘合剂而得到的膏涂敷到所述第1集电箔而形成具有所述第1电极层的所述第1电极,
将对含锂金属化合物添加导电剂和粘合剂而得到的膏涂敷到所述第2集电箔而形成具有所述第2电极层的所述第2电极,
将对碳系材料添加粘合剂而得到的膏涂敷到所述第3集电箔而形成具有所述第3电极层的所述第3电极,
使所述第1电极、所述第1隔膜、所述第3电极、所述第2隔膜、所述第2电极层叠,而制作所述电力储存设备单元,
其中,对于所述第3电极,在所述第3集电箔形成所述透过孔之前涂敷膏,并在涂敷之后推压突起物而形成所述贯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051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LBS定位技术的搜索系统
- 下一篇:全方向照相机和透镜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