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节的插心锁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1232.8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5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唐纳德·约翰·纽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萨合莱澳洲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17/22 | 分类号: | E05B17/22;E05B63/08;E05B63/2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李德魁 |
地址: | 澳大利亚*** | 国省代码: | 澳大利亚;AU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插心锁 组件 | ||
1.一种用于门的插心锁组件,其包括:
锁壳,所述锁壳至少部分位于门里面的空腔内;
锁舌,所述锁舌可相对于延伸位置作移动,并借以延伸到所述锁壳的前面板;
内毂件和外毂件,每个毂件分别与门内侧及门外侧的手动接合构件配合,每个毂件均可使锁舌从延伸位置缩回;
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分别与所述内毂件和所述外毂件连接的内止动装置和外止动装置;
选择器,其可以从所述锁壳的前面板上进行操作,用于选择内止动装置和外止动装置分别为使用或非使用状态,在使用状态,通过操作所述锁定装置,内止动装置和/或外止动装置可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进行调节,在所述锁定位置,各个毂件是不可运作的,在所述解锁位置,各个毂件是可运作的;在非使用状态,所述锁定装置不能调节内止动装置和/或外止动装置以采用锁定位置;
锁定释放装置,当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锁舌从延伸位置的移动,可以将内止动装置和/或外止动装置的位置从锁定位置调节到解锁位置,还可操作所述选择器以选择锁定释放装置处于使用状态或非使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心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包括偏移装置,所述偏移装置用于将所述锁舌偏移向延伸位置。
3.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插心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包括具有斜正面的头部,所述斜正面在使用时与位于门框内的扣孔配合,当关门时,所述锁舌头部滑过所述扣孔,所述锁舌从延伸位置移开。
4.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插心锁组件,其包括在每个内毂件和外毂件与锁舌之间相互作用的从动件,所述内毂件或所述外毂件的旋转,都会移动所述从动件,使所述锁舌从延伸位置缩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心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件与所述锁释放装置相互配合,当锁释放装置处于使用状态时,从动件的移动会导致内止动装置或外止动装置从锁定位置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心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件与所述锁舌相互作用,内毂件或外毂件单独的作用,所造成的锁舌的移动,会带动所述从动件作移动。
7.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插心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释放装置包括偏移装置,其使锁释放装置偏移向采用使用状态。
8.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插心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偏移装置,其使锁定装置偏移向采用使用状态。
9.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插心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释放装置包括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绕轴旋转,所述轴基本垂直于一个方向,该方向就是当所述锁释放装置在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之间进行调节时,所述锁舌移动的方向。
10.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插心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器包括可调构件,所述可调构件位于所述锁壳前面,用于调节所述内止动装置或外止动装置或锁释放装置的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心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构件紧固于所述锁壳,使得无需拆开锁壳就可以对其进行调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心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器包括与所述锁壳和所述可调构件相互配合的定位器构件,和将所述可调构件紧固至定位器构件的紧固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心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器构件扣合紧固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心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包括法兰,所述法兰位于锁壳前面板的背后,锁壳前面板含有用于安装紧固件的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插心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构件绕轴旋转,所述轴基本上平行于锁舌移动的方向,以便可以在所述内止动装置、所述外止动装置和所述锁释放装置的状态选择上进行调整。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插心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器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将所述可调构件与内止动装置、外止动装置和锁释放装置连接起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萨合莱澳洲有限公司,未经亚萨合莱澳洲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123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