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和被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61284.5 | 申请日: | 201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2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兼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51/12 | 分类号: | B29C51/12;B29C51/10;B29C5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杨光军;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薄膜 被覆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芯材的表面被覆树脂薄膜的方法和装置,特别地,涉及可在芯材的表面形成有凸部的芯材上适当地被覆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和其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为了提高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等的芯材的外观性和耐腐蚀性,而提出了在芯材的表面被覆(覆盖,ォ一バ一レィ)树脂薄膜来作为表皮材料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被覆方法在由一对腔室形成的内部空间中配置芯材,通过加热来使在芯材上被覆的树脂薄膜软化,并在芯材上按压将腔室内加压而使其软化的树脂薄膜来被覆。
此外,在长方体状的芯材(被覆制品)的表面上被覆树脂薄膜(片材)的情况下,提出了以下的被覆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根据该方法,首先,将芯材配置在一对腔室(上室和下室)中的下室中,并在上室和下室之间配置树脂薄膜。其次,通过均匀地加热来使树脂薄膜软化,使下室内与上室内相比成为相对高的压力,并使树脂薄膜向上室侧膨胀。使芯材向膨胀的树脂薄膜上升,并使下室减压,而在芯材的上表面和侧面被覆树脂薄膜。
再有,在具有凹部的芯材的凹部被覆树脂薄膜的情况下,提出了以下的被覆方法(参照例如专利文献3)。根据该方法,将通过加热而软化的树脂薄膜用真空吸附而仿照凹部的表面形状,以将上述树脂薄膜在上述芯材的凹部表面上被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6-0074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12721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1-0387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被覆方法的情况下,芯材的形状假设为单纯的平板形状的情况,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被覆方法的情况下,芯材假设为单纯的长方体的形状。因此,在芯材的表面具有凹凸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凸部的高度高(构成凸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大)的情况下,在上述方法中,有时因压力不足而树脂薄膜不能彻底伸展(伸长),不能使树脂薄膜紧贴在芯材上。于是,为了使树脂薄膜在该表面形状的芯材上仿形,在腔室内施加较大的压力较理想,但是,此时,树脂薄膜有可能裂开。
此外,即使在进行专利文献3记载的被覆方法的情况下,在被覆时树脂薄膜与凹部的开口周缘接触而被固定(限制),之后,被覆于凹部的树脂薄膜部分通过真空吸附而伸展(伸长)。因此,在该部分作用有较大的拉伸应力,树脂薄膜有可能裂开。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是提供即使芯材的表面是具有凹凸的表面,也可使树脂薄膜不裂开地将树脂薄膜在其表面上被覆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和被覆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反复进行锐意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在被覆前采用以下的(1)和(2)的方法,能将树脂薄膜适当地在芯材表面上被覆。
(1)在被覆时,与树脂薄膜中的伸展(伸长)较大的树脂薄膜部分相比,将伸展小的树脂薄膜部分加热为更高温。
(2)向树脂薄膜作用压力而使树脂薄膜不与芯材接触,使加热为更高温的、在被覆时伸展小的树脂薄膜部分预先伸展(在该时间点,不使在被覆时伸展大的树脂薄膜部分大幅伸展)。
而且,得到新发现,如果通过(1)和(2),而将部分伸展的树脂薄膜在芯材上被覆,则在被覆时,伸展大的树脂薄膜部分存在伸展的余量(余力),因此不会作用过度的拉伸应力,可将树脂薄膜在芯材表面上被覆。
本发明基于该新发现而研制,本发明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在由一对腔室形成的内部空间配置芯材,在该芯材的表面被覆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准备在所述芯材的表面形成凸部且在该凸部具有倾斜角度不同的至少两个倾斜面和由该两个倾斜面形成的棱线的芯材来作为所述芯材的工序;将所述芯材在一对腔室中的一个腔室内配置的工序;在与所述芯材的表面相对的位置配置所述树脂薄膜以在所述一对腔室之间将内部空间分隔的工序;加热树脂薄膜以使与在从所述棱线倾斜的所述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侧被覆的第一树脂薄膜部分相比,在从所述棱线倾斜的所述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侧被覆的第二树脂薄膜部分成为高温的工序;通过使所述一个腔室内的压力比所述另一腔室内的压力相对较高来使所述树脂薄膜伸展以使所述树脂薄膜向另一腔室侧膨胀的工序;通过使所述芯材向所述伸展的树脂薄膜移动来使所述芯材的凸部的至少所述棱线与所述树脂薄膜接触的工序;和通过使所述一个腔室内的压力比所述另一腔室内的压力相对较低,而使所述树脂薄膜仿照所述芯材的表面形状,来将所述树脂薄膜在所述芯材的表面被覆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12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