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面换向器的制造方法以及平面换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3193.5 | 申请日: | 201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9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M.德尔莫塔;D.库莫;S.杰森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莱克特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9/06 | 分类号: | H01R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任宇 |
地址: | 斯洛文尼*** | 国省代码: | 斯洛文尼亚;SI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换向器 制造 方法 以及 | ||
1.一种用于电动机的平面换向器的制造方法,该平面换向器包括绝缘的支承体(1)、多个碳段(2)和多个与碳段导电连接的导体段(5),其中,碳段限定出基本上平面的电刷工作面(4)且导体段分别具有转子绕组接头(6),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碳环盘(14);
在该碳环盘上形成支承体(1),使得支承体在径向外部、径向内部以及在碳环盘的与电刷工作面对置的端侧(13)上形面配合且材料结合地贴靠在该碳环盘上;
在支承体内引入空隙(23),所述空隙从支承体的与电刷工作面对置的表面(24)延伸直至碳段(2)或碳环盘(14)的与电刷工作面对置的表面(19);
将导体段(5)布置在支承体上,使得导体段的每个接触销(26)都穿过所述空隙的一个且在该接触销的自由端接触碳段(2)或碳环盘(14)的与电刷工作面对置的表面(19);
将碳环盘(14)分为若干单独的相互绝缘的碳段(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导体段(5)布置在支承体(1)上之前已将碳环盘(14)分为若干绝缘的碳段(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支承体时已将空隙(23)引入到支承体(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环盘(14)和形成在该碳环盘上的支承体(1)的中间产品在布置导体段(5)之前经受技术老化,特别是热老化。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环盘(14)、支承体(1)、若干导体段(5)且必要时包括接触剂(35)的中间产品被热处理,以保证碳段和导体段之间的持久、稳定的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碳环盘(14)在它的外周边缘(10)和/或内周边缘(12)的区域内具有阶梯状轮廓和/或具有齿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接触剂(35),尤其是焊剂或导电粘合剂引入到所述空隙(23)内,且优选是在将导体段(5)布置在支承体(1)上之前引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导体段(5)布置在支承体(1)上之后,将空隙(23)至少部分地以保护剂和/或密封剂(41)填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导体段(5)的接触销(26)以其端面(28)接触碳段(2)或碳环盘(14)的与电刷工作面对置的表面(1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碳环盘(14)在它的与电刷工作面(4)对置的端侧(13)上具有环槽(20)。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碳环盘(14)在它的与电刷工作面对置的端侧(13)上具有支柱形的突出部(36),接触销(26)的自由端侵入到所述突出部(36)中。
1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造的平面换向器,所述平面换向器包括绝缘的支承体(1)、多个碳段(2)和多个与碳段导电连接的导体段(5),其中,碳段限定出基本上平面的电刷工作面(4),导体段分别具有转子绕组接头(6),且支承体在径向外部、径向内部以及在碳段的与电刷工作面对置的端侧(13)上形面配合且材料结合地贴靠在碳段上且具有空隙(23),所述空隙从支承体的与电刷工作面对置的表面(24)延伸直至碳段的与电刷工作面对置的表面(19),其中,导体段的每个接触销(26)还穿过所述空隙的一个且在该接触销的自由端接触碳段的与电刷工作面对置的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平面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接触销(26)分别仅部分地填满对应配设的空隙(23)的横截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平面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接触销(26)具有多边形横截面且优选地沿边棱(32)贴靠在每个对应配设的空隙(23)的内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莱克特集团公司,未经科莱克特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319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