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动助力器以及对其进行操作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3897.2 | 申请日: | 201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2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R·魏贝尔;T·扬茨;J·迈耶;J·科拉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10 | 分类号: | B60T1/10;B60T7/04;B60T8/40;B60T13/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苏娟;冯思思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助力器 以及 进行 操作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动助力器以及对其进行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辆的液压制动系统中,制动踏板大多数情况下由驾驶员操纵,必要时在制动助力的帮助下机械地移动主制动缸中的活塞,在该主制动缸的出口上连接有液压设备。由此,制动液被引入到液压设备(例如EPS或ABS)中并且被导入车轮制动缸中。在那里,引入的体积使制动压力增大,并且通过将制动器摩擦衬片压在制动盘上产生制动作用。已知有各种不同的制动助力器设计方案,例如气动的、液压的或机电式的制动助力器。
例如由DE 102007016136 A1已知一种机电式制动助力器。在该制动助力器中,从计算出的由驾驶员施加的踏板力计算出用于调节限定的制动力放大程度的相应的额外的制动力。
在DE 199 50 029 A1中提出一种用于车辆中制动力放大的方法和装置。在此,在至少一个工作状况下、例如在车辆的静止状态下的放大系数与非此状况的放大系数相比优选地减小。
例如由文献“机动车辆技术手册(Kraftfahrtechnisches Taschenbuch)”(博世,第25版,Vieweg出版社,ISBN3528238763)已知多种踏板行程模拟器。在电子液压制动器中,踏板行程模拟器是操纵单元的一部分并且使得实现制动踏板的适当的力-位移曲线和适当的阻尼作用成为可能。因此,驾驶员在以电子液压制动器制动时获得如在设计得非常好的传统制动系统中一样的制动感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一种可调节的制动助力器以及一种用于操作可调节的制动助力器的方法和用于控制可调节的制动助力器的装置。
根据按照独立权利要求1所述的依据本发明的方法,可调节的制动助力器是机动车辆的制动设备的一部分并且具有用于操纵制动设备的输入元件。对可调节的制动助力器进行操作,使得通过对可调节的制动助力器的操作来调节作用于输入元件的踏板力。有利地,由此可以调节踏板力,即,为了将踏板保持在操纵位置处驾驶员必须施加的力。驾驶员在操纵制动踏板时始终预期有一个与操纵位置相应的踏板力,这也被称为踏板特性。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以有利的方式借助于可调节的制动助力器对踏板特性进行调节。可调节的概念在上下文中也可以包含可控制的概念。在本发明中,既可以想到对制动助力器进行控制,也可以想到根据对于调节而言重要的量来调节制动助力器。
在有利的改进方案中,可调节的制动助力器具有助力器本体和输出元件。通过输出元件给主缸施加力。如在许多液压制动系统可发现的,主缸是力-压力转换元件,例如其形式为主制动缸,或串联主制动缸。可调节的制动助力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具有第一弹性元件以及第二弹性元件。第一弹性元件设置在输入元件和助力器本体之间。第二弹性元件设置在输出元件和主缸之间。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因为踏板力与第一和/或第二弹性元件的作用有关,考虑了在踏板力方面第一和/或第二弹性元件各自的作用。在踏板力方面必须考虑到第一和/或第二弹性元件,因为它们对踏板力做出了贡献。如果在通过输入元件操纵制动设备时,第一和/或第二弹性元件变形或被压缩,那么这产生与弹性元件的变形方向或压缩方向反向的反作用力。然后利用关于第一和/或第二作用的至少一个信息调节踏板力。这个信息可理解为一个或多个量,这一个或多个量代表这里的第一和/或第二弹性元件的作用。在此可以根据传感器或者根据制动助力器和/或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参数求得所述信息。在这里例如弹簧压缩和弹性系数不应理解为限制性的的例子。由此能够确定力,该力是这里的弹性元件、即弹簧的作用。
然后,关于第一和/或第二作用的信息可以被用于通过操作制动助力器来调节踏板力。可以借助于控制器继续处理所述信息,以继续用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38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