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及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65898.0 | 申请日: | 201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4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新井龙哉;竹广直树;饭尾敦雄;木村纮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3C28/02 | 分类号: | C23C28/02;C23C18/31;C25D5/00;H01M4/88;H01M4/9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金龙河;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壳型 金属 纳米 微粒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具备内核部和包覆该内核部的外壳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核部含有选自由金属单质和合金组成的组中的内核金属材料,
所述外壳部含有由第一外壳金属材料和第二外壳金属材料构成的合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其中,至少露出于所述内核部表面的所述内核金属材料的{100}面由所述外壳部包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其中,所述第二外壳金属材料的标准电极电位高于所述内核金属材料的标准电极电位。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其中,所述内核金属材料是形成晶系为立方晶系且具有的晶格常数的金属晶体的材料。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其中,所述第一外壳金属材料是形成晶系为立方晶系且具有的晶格常数的金属晶体的材料。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其中,所述第二外壳金属材料是形成晶系为立方晶系且具有的晶格常数的金属晶体的材料。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其中,所述外壳部相对于所述内核部的包覆率为0.01~1。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其中,所述内核金属材料是选自由钯和钯与第四周期过渡金属的合金组成的组中的金属材料。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其中,所述第一外壳金属材料是选自由铂、铱、钌、铑、铂-铱合金、铂-钌合金和铂-铑合金组成的组中的金属材料。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其中,所述第二外壳金属材料是选自由金、金-铱合金、金-铂合金和金-铑合金组成的组中的金属材料。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其负载在载体上。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其中,所述外壳部是由所述第一外壳金属材料和所述第二外壳金属材料构成的合金的单原子层。
13.一种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具备含有内核金属材料的内核部和包覆该内核部的外壳部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至少具有:
准备含有所述内核金属材料的内核微粒的工序;
以所述内核微粒作为内核部,利用第一外壳金属材料包覆所述内核部的第一包覆工序;以及
利用所述第一外壳金属材料和所述第二外壳金属材料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包覆露出于所述内核部表面的至少所述内核金属材料的{100}面的第二包覆工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包覆工序至少具有:
以所述内核微粒作为内核部,利用第一单原子层包覆所述内核部的工序;以及
将所述第一单原子层置换成由所述第一外壳金属材料构成的层的工序。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包覆工序至少具有:
利用第二单原子层包覆由所述第一外壳金属材料包覆的所述内核部的工序;
将所述第二单原子层置换成由所述第二外壳金属材料构成的层的工序;以及
使由所述第二外壳金属材料构成的层熔化,利用所述第一外壳金属材料和所述第二外壳金属材料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包覆露出于所述内核部表面的至少所述内核金属材料的{100}面的工序。
16.如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外壳金属材料的熔点比所述内核金属材料的熔点和所述第一外壳金属材料的熔点都低。
17.如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内核金属材料是形成晶系为立方晶系且具有的晶格常数的金属晶体的材料。
18.如权利要求13~17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外壳金属材料是形成晶系为立方晶系且具有的晶格常数的金属晶体的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589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