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型的微通道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6080.0 | 申请日: | 201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2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C.J.伯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格索尔-兰德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D1/03;F28F3/02;F28F9/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崔幼平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 通道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使用成型板被装配的微通道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微通道热交换器包括第一流体流经的多个小通道。大的表面积与体积比提高热传递效率,从而允许使用更小的热交换器。
然而,微通道热交换器通常包括由被用铜焊接成热交换器组件的挤压管形成的通道。需要的管的数量和失效的铜焊接头的可能性增加了微通道热交换器的成本。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沿堆叠方向堆叠的多个热交换层。层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该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封闭集管、第二封闭集管、以及在该第一封闭集管和该第二封闭集管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流道的一部分。该第一板和该第二板固定地附接到彼此以完全限定该第一封闭集管、该第二封闭集管、以及该流道。进口集管与所述多个热交换层是中的每一个的第一封闭集管流体连通以将流体流引导至所述热交换层。出口集管与所述多个热交换层中的每一个的第二封闭集管流体连通以引导来自热交换层的流体流。该热交换器还包括多个翼片,该多个翼片各自定位在相邻的热交换层之间。
在另一个构造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沿堆叠方向堆叠的多个热交换层。层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该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封闭集管、第二封闭集管、以及在该第一封闭集管和该第二封闭集管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流路的一部分。该第一板和该第二板固定地附接到彼此以完全限定该第一封闭集管、该第二封闭集管、以及该流路。流动装置具有:第一端,其连接到所述多个热交换层中的第一个的第二封闭集管;以及第二端,其连接到所述多个热交换层中的第二个的第一封闭集管,以串联地连接所述多个热交换层中的所述第一个与所述多个热交换层中的所述第二个。进口集管与所述多个热交换层中的第一个的第一封闭集管流体连通以将流体流引导至所述多个热交换层中的第一个。出口集管与所述多个热交换层中的第二个的第二封闭集管流体连通以引导来自所述多个热交换层中的第二个的流体流。翼片层定位在所述多个热交换层中的第一个和所述多个热交换层中的第二个之间。
在又一个构造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沿堆叠方向布置的多个热交换层。热交换层中的每一个包括进口和出口。多个翼片被布置成使得至少一个翼片定位在相邻的热交换层之间。进口集管外壁限定中心轴线,并且内壁布置在外壁内以在它们之间限定第一空间。外壁联接到所述多个热交换层中的至少一个以在第一空间和进口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填充塞布置在内壁内以在它们之间限定第二空间。第二空间与进口流体连通以接纳流体流。第二空间具有垂直于中心轴线测量的流动截面积,该流动截面积沿着中心轴线的长度改变。
通过考虑详细的描述和附图,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热交换器的压缩机系统的透视图;
图2是适合于与图1的压缩机一起使用的成型的微通道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线3-3截取的图2的热交换器的截面图;
图4是沿着图3的线4-4截取的图3的热交换器的集管的截面图;
图5是沿着图3的线5-5截取的图3的热交换器的集管的截面图;
图6是沿着图3的线6-6截取的图3的热交换器的集管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了成型的微通道板的图2的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适合于与图2的热交换器一起使用的另一成型的微通道板的顶视图;
图9是包括串联连接的与图7的微通道板类似的若干个成型的微通道板的另一热交换器的透视图;并且
图10是包括串联连接的与图8的微通道板类似的若干个成型的微通道板的另一热交换器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任何实施例之前,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在其应用上并不限于在下面的描述中所阐明的或在下面的附图中所示出的部件的结构和布置的细节。本发明能够具有其它实施例并且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或执行。
图1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压缩机15、原动机20和干燥机25的气体压缩系统10。压缩系统10包括制冷系统30,并且可以可选地包括第二流体系统。制冷系统30包括制冷压缩机40、冷凝器45以及膨胀装置50,其随制冷系统30是典型的。第二流体系统(如果包括的话)包括泵和用于第二流体的储存器,该储存器可以被用作热沉以减小对制冷系统30的峰值负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格索尔-兰德公司,未经英格索尔-兰德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6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