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合构造及窗调节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6126.9 | 申请日: | 201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4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永井浩介;上浦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39/00 | 分类号: | B21D39/00;B60J1/17;E05F11/38;E05F11/53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王诣然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构造 调节器 | ||
1.一种结合构造,其结合了下构件和上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构件上形成贯通锥孔和隆起部;
该贯通锥孔,越往下面侧去直径越大,形成沿内壁面通过塑性变形进行了加工硬化的第一内壁部;
该隆起部,设置在所述贯通锥孔的下面侧的开口的周缘上,具有与所述贯通锥孔的内壁面连续的内壁面,形成沿该内壁面通过塑性变形进行了加工硬化的第二内壁部;
在所述上构件上,形成具有外壁面和外壁部的突部;
该外壁面,与所述隆起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内壁面、所述贯通锥孔的内壁面紧密接触;该外壁部,从所述贯通锥孔嵌入到所述隆起部,沿所述外壁面通过塑性变形进行了加工硬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构件的上面侧,在所述突部的背侧,
以比所述突部的截面形状小的截面形状,形成底面到达所述下构件的贯通锥孔的高度的有底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构件的突部的下端面上形成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下构件的下面上形成比所述贯通锥孔的开口大的直径的线迹。
5.一种窗调节器,其具有驱动源、提升臂以及提升臂托架;
该驱动源,在输出轴上设有小齿轮;
该提升臂,中间部能旋转地设置,在一方的旋转端部侧结合与所述小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
该提升臂托架,安装在窗玻璃上并且形成在与窗玻璃的开闭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导向部,由该导向部与所述提升臂的另一方的旋转端部卡合;
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臂与所述从动齿轮的结合构造是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结合构造。
6.一种窗调节器,具有提升臂、提升臂托架、平衡臂、以及平衡臂托架;
该提升臂,在中间部形成有贯通的孔,以所述孔作为中心能旋转地设置;
该提升臂托架,安装在窗玻璃上并且形成在与窗玻璃的开闭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导向部,由该导向部与所述提升臂的旋转端部卡合;
该平衡臂,由第一臂部、第二臂部组成,经所述提升臂的孔结合所述第一臂部与第二臂部,据此,该平衡臂能旋转地而且以与所述提升臂呈X字状交叉的方式将中间部枢装在所述提升臂的中间部,一方的旋转端部与所述提升臂托架卡合;
该平衡臂托架,形成与所述提升臂托架的导向部平行的导向部,由该导向部对所述平衡臂的另一方的旋转端部进行引导;
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臂的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的结合构造是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结合构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木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白木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612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混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