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洗涤机以及干燥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6452.X | 申请日: | 201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9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西村孝;西村博司;久野功二;大藪起也;川端真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家用电器控股株式会社;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6F37/22 | 分类号: | D06F37/22;D06F23/06;D06F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陈海红;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洗涤 以及 干燥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洗涤机及干燥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洗涤机中提供了一种具备缓冲器的,该缓冲器将配置于外箱(外壳)内的水槽在该外箱与水槽之间支撑,并吸收旋转槽(内槽)的振动乃至水槽的振动。在这种缓冲器中,已知作为工作流体,使用粘度由于磁场的强度而变化的磁性粘性流体(MR流体)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缓冲器例如在筒部件(缸体内)填充磁性粘性流体,并且在缸体周围配置有电磁铁,通过用控制器控制电磁铁的电流来改变磁性粘性流体的粘度特性。而且,在水槽中,设有传感器部作为振动检测装置,根据由该传感器部检测到的检测信号来控制缓冲器的电磁铁的电流,以改变衰减力。
但是,在上述洗涤机中,当没有由传感器部检测到振动增大时,不进行缓冲器的控制。即,对于缓冲器的控制是以由传感器部检测到振动为前提的事后控制,因此振动和/或噪音的抑制效果不够充分分,特别是在脱水时,已成为产生较大振动的主要原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第2001-1703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于是,提供能够将振动和/或噪音的产生抑制于未然的洗涤机及干燥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方式的洗涤机具备衰减装置和控制装置,该衰减装置使用封入有工作流体的缸体使水槽的振动衰减。上述工作流体是功能性流体,控制装置控制该功能性流体的粘性。该控制装置在洗涤机的脱水行程中通过根据旋转槽的旋转来使功能性流体的粘性变化,从而使衰减装置的衰减力能够变化。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旋转槽的旋转与衰减装置的衰减力的关系的图。
图2是洗涤机整体的纵剖侧视图。
图3是衰减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对线圈通电的通电量与衰减力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脱水行程中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7A是用于说明低温用控制方式的图。
图7B是用于说明高温用控制方式的图。
图8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是将衰减装置应用于立式洗涤机的情况下的纵剖侧视图。
图9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是将衰减装置应用于干燥机的情况下的示意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热泵的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附图中,10表示洗涤机,11表示外箱,16表示水槽(槽),
15表示控制装置(控制装置),17表示悬架(衰减装置),
20表示滚筒(旋转槽),32表示缸体,45表示线圈(控制装置),
59表示磁性粘性流体(功能性流体),69表示驱动电路(控制装置),
70表示洗涤机,72表示水槽(槽),74表示旋转槽,
83表示控制装置(控制装置),90表示干燥机(洗涤物干燥装置),
91表示外箱,96表示滚筒(旋转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图1~图7B一边说明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2所示的滚筒式洗涤机(以下简称为洗涤机10)中,形成为外壳的外箱11,在其前面部(图2中右侧)的大体中央部形成洗涤物出入口12,并且具备开闭该出入口12的门13。在外箱11的前面部的上部,设有操作面板14,在其里侧(外箱11内)设有运转控制用的控制装置15。此外,在外箱11的底板11a,设有检测外箱11内部的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后述的温度检测部67,参照图4)。
在外箱11的内部,配设有呈卧轴圆筒状的水槽16。水槽16,其中心轴线指向前后方向(图2中左右),且在外箱11的底板11a上由左右一对(仅图示一个)悬架17弹性支撑以成为前方向上的倾斜状。此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悬架17的具体结构将在后面描述。
在水槽16的背部,安装有例如由直流无刷马达构成的马达18。马达18的转子18a具备安装于其中心部的未图示的转轴,该转轴经由轴承架19插穿到水槽16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家用电器控股株式会社;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家用电器控股株式会社;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64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