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束保护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66493.9 | 申请日: | 2010-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3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五十岚伸一;增田博明;泷原伸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H01B7/00;H01B7/2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陆弋;王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车辆内的线束的保护结构。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保护结构的防水。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有一种吸水片,该吸水片在防止吸水性树脂粒子漏出到外部的同时提供了良好的吸水性能(例如,专利文献1)。此外,使用吸水性无纺布来确保防水特性的技术传统上也是已知的(例如,专利文献2)。
引用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特开公报No.H06-045482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特开公报No.2006-014536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出现结露(dew condensation)的环境中,简单地使用专利文献1中的吸水片和专利文献2中的吸水性无纺布并不足以抑制水附着到安装在车辆内的线束上。
鉴于上述情形,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保护结构,该线束保护结构能够在发生结露的环境中为线束提供良好的保护。
技术方案
为了应对上述情形,根据第一方面的线束保护结构包括:电线束;以及保护器,该保护器形成为在所述电线束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管状体,并且所述电线束的一部分设在该管状体的内部空间中。该保护器由包括基质材料和粘结材料的保护材料形成,该粘结材料具有比基质材料的熔点低的熔点。该保护器的接合部是通过加热和熔化所述粘结材料并然后冷却和固化所述粘结材料而被接合的。所述保护器的与所述内部空间相面对的内周表面中的所述粘结材料被加热和熔化并然后冷却和固化,从而该内周表面比所述保护器的外周表面硬。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线束保护结构中,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保护结构中的保护器被形成为与所述保护器的布置场所相对应的形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在根据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线束保护结构中,所述保护器的内周表面中的粘结材料被加热和熔化并然后冷却和固化,从而,与所述内部空间相面对的该内周表面比所述保护器的外周表面硬。因而,保护器的内周表面阻止了附着于该保护器的外周表面的水。由此,防止了水泄露到该保护器的内部空间中,并防止了水附着到所述电线束上。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线束保护结构中,所述保护器被形成为与所述保护器的布置场所相对应的形状。这使得所述电线束易于布设在这种场所。因此,避免了所述电线束的不必要地延伸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线束保护结构的示例性构造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用于模制该保护结构的模具的示例性构造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了形成该保护结构的示例性方法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1.线束保护结构的构造>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线束1的保护结构2的示例性构造的透视图。如图1所示,保护结构2主要包括线束1和保护器10。为了明确这些部件之间的方向关系,图1及其之后的各个图根据需要包括了XYZ直角坐标系,其中,Z轴方向是竖直方向,XY平面是水平面。
如图1所示,线束1是由成束的多根电线11组成的电线束。例如,线束1用于向电子器件(图中未示出)供电以及将信号传输至电子器件或从电子器件接收信号。
在出现结露的环境中,例如在空调的管道5附近(见图1),保护器10防止水7泄露到线束1中。参考图1,保护器10是由无纺布12(保护材料)形成的管状体并在线束1的纵向方向(箭头AR0的方向)上延伸。如图1所示,线束1的一部分设在该管状的保护器10的内部空间10a中。
在此,保护器10例如由无纺布12形成。无纺布12主要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质材料)和粘结材料组成,该粘结材料由PET和PEI(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聚物形成。更具体地,无纺布12主要由基本纤维和粘结纤维组成,该基本纤维由所述基质材料形成并形成为线状,该粘结纤维由设置在这些基本纤维周围的鞘状粘结材料形成。
该粘结材料的熔点(第二温度)为110℃至150℃并被限定为低于所述基质材料的熔点(即PET的熔点:大约250℃(第一温度))。
<2.保护结构的制造方法>
图2是示出了用于模制该保护结构2的模具60的示例性构造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了制造该保护结构2的示例性方法的侧视图。在下文中,将首先描述模具60的构造,然后描述该保护结构2的制造方法。
<2.1模具的构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64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