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下行链路控制信令的方法、接收器和传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6539.7 | 申请日: | 201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9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胡旸;宋兴华;D.阿斯特利;G.琼格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5/03 | 分类号: | H04L25/03;H04L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姜冰;朱海煜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下行 控制 方法 接收器 传送 | ||
1. 一种传送器(100)中的方法(200),用于通过传送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的消息来向接收器(140)指示从所述传送器(100)的下行链路传送中使用的信令层的数量,包括:
在所述DCI格式中,传送(210)指示所述下行链路传送中使用的层的所述数量的两个比特(20)。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DCI格式中指示多于两层的秩值。
3. 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DCI格式包括1-比特新数据指示符NDI(14)、1-比特加扰身份SI(16)、以及禁用的/启用的传输块TB(12)。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秩3-8指示仅单用户,以及其中,所述1-比特加扰身份16和所述另外的两个比特(20)被联合地编码以隐含地指示3-8的传送秩值。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DCI格式基于DCI格式2B、被修改成支持3GPP Rel-10 MIMO传送,以及其中所述修改包括到DCI格式2B的所述两个比特(20)的添加。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扰身份(16)被用于不同的MU-MIMO规模。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两个码分复用组中的四个解调参考信号端口通过一个加扰序列来用信号通知。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一个码分复用组中的端口7和8以及另一码分复用组中的端口9和10被使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于秩-1和秩-2消息,使用所述加扰身份(16)来用信号通知所述端口。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所述两个比特(20)的任一个比特或两个比特来用信号通知所述端口。
11.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一个码分复用组中的四个解调参考信号端口通过一个加扰序列来用信号通知。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一个码分复用组中的端口7、8、11和13被使用,以及其中长度-4正交覆盖码被应用。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于秩-1和秩-2消息,使用所述加扰身份(16)来用信号通知正交覆盖码长度。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所述两个比特(20)的任一个比特或两个比特来用信号通知正交覆盖码长度。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两个比特(20)被用于用信号通知其它传送情形。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其它传送情形从由单个小区MU-MIMO、CoMP和中继/HetNet组成的组来选择。
17. 一种接收器(140)中的方法(300),用于使得所述接收器(140)能够确定下行链路传送中使用的层的数量,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310)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的消息,所述DCI格式包括指示层的所述数量的两个比特(20),以及
根据所述DCI和层的所述数量来配置(320)所述接收器(140)接收数据。
18. 一种传送器(100),操作以向接收器(140)指示从所述传送器(100)的下行链路传送中使用的信令层的数量,包括:
处理电路(120),操作以指引传送电路Tx传送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的消息,所述DCI格式包括指示所述下行链路传送中层的数量的两个比特(20)。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传送器(100),其中,所述处理电路120还操作以在所述DCI格式中指示多于两层的秩值。
20. 如权利要求18-19任一项所述的传送器(100),其中,所述DCI格式包括1-比特新数据指示符NDI(14)、1-比特加扰身份SI(16)、以及禁用的/启用的传输块TB(12)。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传送器(100),其中,秩3-8指示仅单用户,以及其中,所述1-比特加扰身份16和所述另外的两个比特(20)被联合地编码以隐含地指示3-8的传送秩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653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