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6787.1 | 申请日: | 201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3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润一;海田启司;手塚卓睦;石下晃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48 | 分类号: | H01M10/48;B60L3/00;B60L11/14;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控制 装置 方法 | ||
1.一种二次电池的控制装置,是能够利用诊断装置(300)进行老化状态的诊断的二次电池(10)的控制装置,所述二次电池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判定部(130),基于所述二次电池的使用状况的履历来判定是否需要所述诊断;
警告部(140),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需要所述诊断时,警告使用者接受所述诊断;及
限制部(150、160),在所述警告部警告使用者接受所述诊断之后经过规定期间仍未进行所述诊断的情况下,对所述二次电池的输出进行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部对于多个参数中每个参数分别地判定是否需要所述诊断,所述多个参数包括所述二次电池的使用期间、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压超过基准值的时间的累积值、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电流中的超过了规定值的部分的累积值、及所述二次电池的放电电流的累积值中的至少任2个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部对于所述多个参数中每个参数算出表示所述二次电池的老化的程度的电池年龄,在所算出的多个所述电池年龄的至少1个达到上限年龄时判定为需要所述诊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还具备在进行了所述诊断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诊断的结果来变更所述电池年龄的变更部(1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更部在所述诊断的结果表示能够继续使用所述二次电池时,使达到了所述上限年龄的所述电池年龄返回至比所述上限年龄低的规定年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更部在所述诊断的结果表示能够继续使用所述二次电池时,使达到了所述上限年龄的所述电池年龄返回至所述规定年龄,并将未达到所述上限年龄的其他的所述电池年龄也设定为所述规定年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更部在所述诊断的结果表示能够继续使用所述二次电池的情况下,在多个所述电池年龄的至少1个高于比所述上限年龄低的规定年龄时,将多个所述电池年龄设定为所述规定年龄,并且在多个所述电池年龄均低于所述规定年龄时,不进行多个所述电池年龄的变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更部在所述诊断的结果表示不能继续使用所述二次电池时,将多个所述电池年龄设定为所述上限年龄,
所述警告部在所述诊断的结果表示不能继续使用所述二次电池时,将不能使用所述二次电池这一信息向使用者发出警告,
所述限制部(160)在所述诊断的结果表示不能继续使用所述二次电池时,禁止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150)执行使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电力的上限值及放电电力的上限值下降的第一控制及禁止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的第二控制中的至少任一个控制,由此限制所述二次电池的输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150、160)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需要所述诊断之后经过第一期间仍未进行所述诊断时,执行所述第一控制,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需要所述诊断之后经过比所述第一期间长的第二期间仍未进行所述诊断时,执行所述第二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还具备:
向使用者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200);及
控制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电力的电力控制装置(30),
所述警告部通过将催促进行所述诊断的消息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上来警告使用者接受所述诊断,
所述限制部通过控制所述电力控制装置来限制所述二次电池的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678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