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7342.5 | 申请日: | 201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4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吉村常治;中西浩二;上野泰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5/12 | 分类号: | H02K1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柳春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子 制造 方法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子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将分割铁心组件配置成圆筒状而成的定子,所述分割铁心组件是在分割铁心部件的齿上卷绕线圈而成的。
背景技术
作为定子制造方法,通过将被分割成多个的分割铁心部件组装成圆筒形状来构成定子而进行。实际上,将在分割铁心部件的齿上卷绕线圈而成的分割铁心组件构成为圆筒形状,构成定子组件并对线圈末端部进行树脂模制,从而完成定子。
在使分割铁心组件构成为圆筒形状来构成定子组件的情况下,如专利文献1所示,采用通过金属制环约束外周的方法。
但是,为了使金属制环嵌合,而需要进行使金属制环热膨胀等的操作,存在成本提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以下技术。首先,将分割铁心组件排列成圆筒状来形成定子组件,并在用外周约束夹具约束了外周的状态下,对被形成在齿间的多个槽部内进行树脂模制。接着,拆下外周约束夹具,对定子组件的外周进行树脂模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9-1310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9-2611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定子制造方法中存在以下问题。
即,由于存在将定子组件的外周用外周约束夹具约束来对槽内进行树脂模制的工序、以及拆下外周约束夹具并对定子组件的外周进行树脂模制的工序,因此在树脂模制成形工序的制造周期中需要时间,存在成本提高的问题。
另外,在使用了通常的树脂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为了保持定子的强度而必须加厚模制的厚度,从而定子大型化。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以下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所述定子制造方法能够在不使用金属制环的情况下缩短树脂模制成形工序的时间来制造具有足够的强度的定子。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具有以下构成。
(1)一种定子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将分割铁心组件配置成圆筒状而成的定子,所述分割铁心组件是在分割铁心部件的齿上卷绕线圈而成的,所述定子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固定模具中将分割铁心组件插入成圆筒状,在配置成圆筒状的分割铁心组件的线圈末端部配置包含玻璃纤维或者碳纤维的树脂片,通过可动模具对树脂片进行加压来模制成形,由此使分割铁心组件一体化。这里,玻璃纤维(碳纤维)的长度设为10mm以上。另外,玻璃纤维(碳纤维)的体积比率设为30%以上。玻璃纤维(碳纤维)使用直径为几微米、方向性例如随机的纤维。
(2)在(1)所述的定子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可动模具在对所述分割铁心组件进行定位之后,对所述树脂片进行加压成形。
(3)在(1)或(2)所述的定子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使用热固性树脂作为所述树脂片,在对所述树脂片进行加压成形之后,对所述树脂片进行加热而使其固化。
(4)在(1)或(2)所述的定子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使用热塑性树脂作为所述树脂片,在对所述树脂片进行加压成形之前,对所述树脂片进行加热而使其熔融。
(5)在(1)至(3)所述的定子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当将所述树脂片配置在所述线圈末端部时,根据所述线圈末端部的模制位置来改变所述玻璃纤维或者所述碳纤维的长度。在需要强度的位置,优选的是将玻璃纤维(碳纤维)的长度设为30mm~50mm左右或者其以上。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起到如下的作用和效果。
(1)一种定子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将分割铁心组件配置成圆筒状而成的定子,所述分割铁心组件是在分割铁心部件的齿上卷绕线圈而成的,所述定子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固定模具中将分割铁心组件插入成圆筒状,在配置成圆筒状的分割铁心组件的线圈末端部配置包含玻璃纤维或者碳纤维的树脂片,通过可动模具对树脂片进行加压来模制成形,由此使分割铁心组件一体化,由此即使不使用金属制环,也能够通过包含在树脂中的玻璃纤维或者碳纤维提高定子的强度。特别是,覆盖线圈末端部的外径侧的树脂的强度通过玻璃纤维(碳纤维)被提高,由此能够足够抵抗住对各分割铁心组件向径外方向作用的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73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液压无级变速器的车辆传动系
- 下一篇:制动器衬片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