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织物构成的密封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7781.6 | 申请日: | 2010-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7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庄司进;福井和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和技术株式会社;庄司进 |
主分类号: | G03G15/08 | 分类号: | G03G15/0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苏卉;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物 构成 密封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为了防止色粉等粉体从利用粉体的装置例如复印机、打印机等电子照相图像形性装置的旋转体即粉体载体的端部向外部漏出而使用的密封构件。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密封构件,有由发泡体构成的密封构件、由无纺布构成的密封构件、由植毛构成的密封构件、由绒毛织物构成的密封构件、由其他的织物构成的密封构件、由编织物构成的密封构件等。这些密封构件多被使用作为旋转体即粉体载体的表面露出一部分的粉体载体的端部密封件。
作为旋转体的端部密封件的结构,公开了一种在片上粘贴另一倾斜的片而形成阶梯差,利用该阶梯差作为粉体的引导部,限制粉体的泄漏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也公开了一种设有槽的结构的密封构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此外,公开了一种通过印刷而在端部片材上实施作为引导部的阶梯差的密封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公开了一种作为织物的绒毛织物的密封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或专利文献5),而且,还公开了一种基于编织物的密封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
此外,公开了一种虽然未利用绒毛织物进行编织但为织物的密封构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7或专利文献7)。
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作为显影剂或色粉等粉体的泄漏防止,在限制流动并进行泄漏防止的技术中,在片上粘贴作为引导部的片,因此需要增加制造工时,而且粘贴的引导部可能会发生剥离。而且,在橡胶上设有槽的密封件中,其制造需要模具,初期的成本上升,因此产品成本上升,同时需要对橡胶的密封构件实施具有滑动性的涂层或使用滑动性良好的材料,在成本上无法满足。
此外,近年来,伴随着作为色粉的粉体的小粒径化,使用了绒毛的密封构件较为多见。然而,使用了该绒毛的密封构件可以通过静电植毛方法、绒毛织物方法、纵编方法或镀敷绒毛编织方法等进行制造。然而,静电植毛方法难以实现防止脱毛、密度的稳定化,为了稳定化而需要提高绒毛的密度。其结果是,绒毛长度缩短为1mm左右,反而对显影辊的抵接载荷增大,其结果是,在使用由柔软的橡胶辊构成的显影辊时,会使显影辊磨损,进而产生摩擦引起的绒毛的脱落的问题。
而且,绒毛编织方法中,在由织物或编织物构成的密封构件中,需要绒毛的切断工序、用于限制粉体的流动的斜毛工序等多个工序,制造上的成本升高,而且存在有在制造过程中剪裁成希望的形状时产生的细毛、在剪裁时飞散的绒毛,为此需要在制造方面想办法。而且为了构成绒毛而需要较多的线。
另一方面,在不具有切断绒毛的织物中,专利文献5公开了将线以浮起的方式形成为波状,且以山与谷的位置不同的方式配置。然而,该构成为波状的织物作为织物为不稳定的结构,作为密封构件也不满足。而且专利文献7或专利文献8公开有以相对于显影载体的移动方向成为规定的角度的方式呈倾斜状排列的绒毛。而且,所述专利文献7或专利文献8公开的是将重叠部分的阶梯差规则地配置,而且,如上述那样形成为倾斜状。然而,这些较大地依赖于重叠部分,并未成为足以限制粉体的流动的结构。因此,通过在密封构件的表面的部分涂 敷呈脂状的氟系润滑剂而提高密封性,但作为密封构件未必充分。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2104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27438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17091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1-14332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11-194612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注册实用新型第3065136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3-107902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7-1790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消除以往的上述的密封构件的问题点、不充分的点,以线量少的构件,在低载荷下也能够防止粉体的流出,无需像以往的密封构件那样使密封构件的高度对齐或形成为斜毛,而且无需将密封构件的表面产生的细毛除去,耐磨损性优异,且无需担心从配置密封构件的部分剥落的密封构件、尤其是防止色粉的从电子照相装置的旋转体泄漏的密封构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和技术株式会社;庄司进,未经三和技术株式会社;庄司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77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充电连接电缆
- 下一篇:新型刚体滑线铜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