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测量和确认助听器用户的阻塞效应的系统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67878.7 | 申请日: | 2010-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6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M·如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唯听助听器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A61B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 |
地址: | 丹麦*** | 国省代码: | 丹麦;DK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测量 确认 助听器 用户 阻塞 效应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用于估计阻塞效应的系统,所述系统包含适于设定以阻塞测量模式工作的助听器,所述助听器包含:
第一换能器,其适于将助听器用户的耳道外部的声学声级转化为第一电信号,和
第二换能器,其适于当处于所述阻塞测量模式时,将阻塞的耳道中的声学声级转化为第二电信号,
所述系统进一步包含
模数转换器,其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换能器和所述第二换能器的信号转换成数字化电信号,
包含滤波器组的信号处理装置,该滤波器组适于当测量所述阻塞效应时,将所述第一数字化电信号和所述第二数字化电信号分别划分成第一频带分离数字化电信号和第二频带分离数字化电信号,
声压估计装置,其用于为所述第一频带分离信号和所述第二频带分离信号两者估计每个频带中的声压,
泄漏估计装置,其用于估计由于非理想的带通滤波而从其他频带进入信号频带的信号泄漏,
其中所述系统被调节,从而使得在判断给定频带中的估计声压是否被应用于计算所述阻塞效应时,所述估计声压必须是估计泄漏的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作为在计算所述阻塞效应中应用所述估计声压的条件,频带中的所述估计声压必须是泄漏至所述频带的声压的估计泄漏的至少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作为在计算所述阻塞效应中应用所述估计声压的条件,频带中的所述估计声压必须是泄漏至所述频带的声压的估计泄漏的至少倍。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换能器是所述助听器的接收器,当所述助听器处于所述阻塞测量模式时,所述接收器被用作传声器,并且当所述助听器用于声音放大模式时,所述接收器被用于提供放大的声音至助听器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由所述接收器获得的信号被均衡,从而与所述第一换能器获得的信号相当。
6.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泄漏估计装置包括分析矩阵的应用程序。
7.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中根据所述阻塞效应的计算丢弃估计声压在60dB SPL以下的频带的数据。
8.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的所有部分都包含在所述助听器中。
9.一种用于估计阻塞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被设定以阻塞测量模式工作的助听器,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调节所述助听器中的第一换能器,所述第一换能器用于将助听器用户耳道外部的声学声级转化为第一电信号,和
调节所述助听器中的第二换能器,所述第二换能器用于当处于所述阻塞测量模式时将阻塞的耳道中的声学声级转化为第二电信号,
将来自所述第一换能器和所述第二换能器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化电信号,
调节包含滤波器组的信号处理装置,所述滤波器组用于当测量所述阻塞效应时,将所述第一数字化电信号和所述第二数字化电信号分别划分成第一频带分离数字化电信号和第二频带分离数字化电信号,
为所述第一频带分离信号和所述第二频带分离信号两者估计每个频带的声压,
估计由于非理想的带通滤波而从其他频带进入每个信号频带的信号泄漏,以及
判断给定频带中的估计声压是否被用于计算阻塞效应,其中该判断基于估计声压是估计泄漏的倍情况下的测量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将因数选择为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将因数选择为值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节第二换能器包括选择所述助听器的接收器作为所述第二换能器,当所述助听器处于所述阻塞测量模式时,所述接收器用作传声器,并且当所述助听器用在声音放大模式时,所述接收器用于提供放大的声音至助听器用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均衡由所述接收器获得的信号,从而使得该信号与所述第一换能器获得的信号相当。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根据所述阻塞效应的计算丢弃估计声压低于60dB SPL的频带的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唯听助听器公司,未经唯听助听器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787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