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的监视器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8350.1 | 申请日: | 201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8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藤畠裕二;河合清司;竹内伸和;国立政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B66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马建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监视器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视器控制装置,能够在当火灾等紧急情况时用于避难的电梯中,适当地控制轿厢内监视器的显示。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一种避难用电梯,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用于消防员的救援活动。
具体地讲,专利文献1记载的避难用电梯构成为,在建筑物的各个楼层设有摄像机,在电梯的轿厢内设有监视器,能够在轿厢内的监视器放映由摄像机拍摄到的视频。并且,在将电梯用于火灾时的避难的情况下,操作员(例如消防员)操作设置在轿厢内的选择用开关,切换放映于监视器的摄像机视频,进行层站状况的确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4-753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将电梯用于火灾时的避难的情况下,仅仅在轿厢内的监视器放映由摄像机拍摄到的层站视频,还不能说已充分向操作员提供救援楼内人员所需要的信息,存在不能迅速且准确地进行救援活动这样的问题。并且,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避难用电梯中,轿厢内的操作员必须亲自进行层站视频的切换,因而很难使监视器显示合适的层站视频。
例如,火灾时用于避难的电梯往往设置在较高的楼宇中。在这种楼宇中,电梯停靠的楼层数较多,因而设置在层站的摄像机台数也必然增多。因此,轿厢内的操作员必须依次切换放映于监视器的视频来确认各个层站的状况,导致该确认作业需要许多时间。并且,有时仅根据放映于监视器的视频很难确定火灾的发生位置等,有可能不能准确掌握现状。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监视器控制装置,在将电梯用于火灾时的避难的情况下,轿厢内的操作员能够容易地从轿厢内的监视器掌握救援楼内人员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监视器控制装置具有:轿厢,其在电梯井道内升降;监视器,其设于轿厢;显示控制单元,其控制监视器的显示;摄像机,其设置在电梯的层站;以及运行控制单元,其控制电梯的通常运转和火灾时的避难运转,在由运行控制单元开始避难运转的控制后,显示控制单元使监视器自动显示预定的避难用信息,该预定的避难用信息包含由摄像机拍摄到的层站的视频和根据火灾感应信息检测到发生火灾的楼层的信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将电梯用于火灾时的避难的情况下,轿厢内的操作员能够容易地从轿厢内的监视器掌握救援楼内人员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因此,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能够利用电梯迅速且准确地进行救援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监视器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监视器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轿厢内监视器的显示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另外,在各个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简化乃至省略其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监视器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在图1中,1表示在电梯井道内升降的轿厢,2表示掌管轿厢1的行进控制等电梯整体的运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2始终利用其通常功能进行使轿厢1依次响应被登记的层站呼梯/轿厢呼梯的通常服务。
另外,图1所示的电梯具有作为紧急情况用电梯的功能,在火灾等紧急情况时用于避难。下面,对用于实现该功能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3表示设置在具有上述电梯的建筑物的一层等的防灾中心。防灾中心3是为了集中管理该建筑物内或者预定范围(地基等)内的防灾设备和消防设备等而设置的设施。建筑物内的各台电梯或者上述预定范围内的各台电梯由该防灾中心3进行总括管理,所述控制装置2例如与防灾中心3的中央监视板(未图示)连接。
另外,在该建筑物中,在各个楼层设有火灾感应器4,在轿厢1停靠的层站设有摄像机5、通话装置6以及求救按钮7(求救单元)。
火灾感应器4具有根据热或烟等检测火灾的发生的功能。火灾感应器4在检测到发生火灾时,将火灾的发生楼层或火灾的发生位置等信息作为火灾感应信息输出给防灾中心3。另外,防灾中心3在从火灾感应器4接收到火灾感应信息时,将该接收到的火灾感应信息(或者与该火灾感应信息对应的信息)输出给控制装置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83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