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动装置、制动衬片、制动衬片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8919.4 | 申请日: | 201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0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太田斋;桥本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D69/02 | 分类号: | F16D69/02;B29C70/06;F16D6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马建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装置 制造 方法 以及 电梯 | ||
1.一种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装置具有:
筒状的旋转体,其能够借助轴承以固定轴为中心旋转;
固定铁心,其配置在所述旋转体的内部并固定在支承所述固定轴的壳体,内置有线圈;
可动铁心,其通过所述线圈的励磁被所述固定铁心吸引而与之接触,通过设于所述固定铁心的弹簧而受到反作用力;以及
制动衬片,其设于所述可动铁心,是能够与设于所述旋转体的内周面的凹凸部相互滑动,且在与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排列纤维并利用捆束所述纤维的调合材料使之坚固的成型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线圈通电,使所述固定铁心与所述可动铁心之间产生比所述弹簧具有的弹力大的电磁引力的情况下,使所述制动衬片与所述旋转体的内周面之间产生间隙,
在停止所述线圈的通电,不使所述固定铁心与所述可动铁心之间产生电磁引力的情况下,借助所述弹簧具有的弹力,使所述固定铁心与所述可动铁心之间产生间隙,使所述制动衬片的纤维和所述旋转体的凹凸部相互滑动,对所述旋转体进行制动。
3.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电梯的机械室或者井道内设置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
4.一种制动衬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附着步骤,在利用拉出多根纤维的驱动机拉出所述纤维的同时,将用于捆束所述纤维的调合材料附着到所述纤维;
捆束步骤,将在所述附着步骤中附着有所述调合材料的所述纤维反复捻搓捆束;
成形步骤,对在所述捆束步骤中捆束形成的纤维束进行加热和加压成形;以及
切断步骤,将在所述成形步骤中成形的所述纤维束切断成为制动衬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衬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捆束步骤中,将所述纤维与高摩擦系数的摩擦材料一起捻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衬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具有如下步骤:利用粘接剂将在所述切断步骤中切断的多个所述纤维束并列连接而成为一体。
7.一种制动衬片,所述制动衬片固定在能够借助轴承以固定轴为中心旋转的筒状的旋转体的内部,按压所述旋转体的内周面,与所述旋转体的凹凸部相互滑动,对所述旋转体进行制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衬片是在相对于与所述旋转体的凹凸部相互滑动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排列纤维,并利用捆束所述纤维的调合材料使之坚固的成型品。
8.一种制动衬片,所述制动衬片固定在能够借助轴承以固定轴为中心旋转的筒状的旋转体的内部,按压所述旋转体的内周面,与所述旋转体的凹凸部相互滑动,对所述旋转体进行制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衬片是对于长度为0.1mm以上1mm以下的多根短碳纤维,利用捆束所述纤维的调合材料使之坚固而形成的成型品。
9.一种制动衬片,所述制动衬片固定在能够借助轴承以固定轴为中心旋转的筒状的旋转体的内部,按压所述旋转体的内周面,与所述旋转体的凹凸部相互滑动,对所述旋转体进行制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衬片是对于长度为0.1mm以上1mm以下的多根短碳纤维和长度为5mm以上10mm以下的多根长碳纤维,利用捆束所述长碳纤维和所述短碳纤维的调合材料使之坚固而形成的成型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891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