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开关装置及用于该复合开关装置的开关装置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9184.7 | 申请日: | 201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9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石黑宏文;水野初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73/06 | 分类号: | H01H73/06;H01H71/02;H01H73/0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萍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开关 装置 用于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而言涉及复合开关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通过将多个开关装置模块沿它们的厚度方向排列并用连结零件将它们连结在一起而构成的复合开关装置、以及用于该复合开关装置的开关装置模块。
背景技术
例如,于2006年12月14日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6-338886公开了连结成一体的多个断路器单元。这些多个断路器单元中分布具有将决定长度方向的两侧部贯通的多个(四个)连结孔,通过将多个(四个)连结棒分别插入分别排列成一条直线的多个连结孔,从而将多个断路器单元连接。
如上所述,在多个连结孔形成于断路器单元的两侧部的构造中,各连结孔必须与用于将构成断路器单元的外壳的第一和第二半紧固的多个紧固孔相区别。这是因为,如果将应当插入紧固孔的紧固零件插入到多个连结孔中的某一个中,则不能用多个连结棒适当地连结多个断路器单元。
期望在不限制设计自由度的情况下,防止应当插入紧固孔的紧固零件被插入连结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防止应当插入紧固孔的紧固零件被插入连结孔。
本发明的复合开关装置具备多个开关装置模块(1、2)和连结零件(1b)。多个开关装置模块(1、2)中的每一个具备外壳(10、20)、触点机构(13、23)、端子组件(block)(14、15、24、25)以及连杆机构(16、26)。外壳(10、20)具有预定的高度、长度和厚度,具备:操作开口(10a、20a),配置在该高度方向的上部;插入口(10f、10g、20f、20g),配置在决定该厚度方向的侧部;以及连结孔(10k、20k),贯通决定该长度方向的两侧部。触点机构(13、23)具备配置在该外壳(10、20)中的可动触点(131、231a、231b)和固定触点(133、233a、233b)。端子组件(14、15、24、25)配置在该外壳(10、20)中,与该可动触点(131、231a、231b)和固定触点(133、233a、233b)中的一个电连接。连杆机构(16、26)具备从该操作开口(10a、20a)突出的手柄(160、260),构成为:通过该手柄(160、260)使该可动触点(131、231a、231b)运动而开闭该可动触点(131、231a、231b)和该固定触点(133、233a、233b)之间的连接。连结零件(1b)具备具有头部的棒体,该多个外壳(10、20)排列成使得该多个连结孔(10k、20k)排列成一条直线,该棒体插入该排列成一条直线的多个连结孔(10k、20k),将该多个开关装置模块(1、2)结合在一起。该多个开关装置模块(1、2)的各外壳(10、20)具备第一半(11、21)和第二半(12、22)、以及紧固零件(101)。第一半(11、21)和第二半(12、22)分别具备:第一连结开口(111、112、211、212)和第二连结开口(121、122、221、222),排列成一条直线且构成其自身的连结孔(10k、20k);以及第一紧固开口和第二紧固开口,排列成一条直线且构成紧固孔(10j)。紧固零件(101)具备具有头部的棒体,该棒体插入该紧固孔(10j、20j)而紧固该第一半(11、21)和第二半(12、22)。该多个连结孔(10k、20k)中的每一个具有比该紧固零件(101)的棒体的直径更小的直径。
在本发明中,能够防止应当插入紧固孔的紧固零件被插入连结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多个连结孔(10k、20k)中的每一个具备从其自身的内缘向中心突出的多个内齿(121a),前述多个内齿(121a)离该中心的各距离比该紧固零件(101)的棒体的半径更小。另外,前述多个内齿(121a)形成于该多个开关装置模块(1、2)的第一连结开口(111、112、211、212)和第二连结开口(121、122、221、222)的各内缘。在本发明中,能够不限制设计自由度而防止应当插入紧固孔的紧固零件被插入连结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前述连结零件(1b)的棒体具有与前述紧固零件(101)的棒体的直径相同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91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空玻璃抽气管的柔性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套管式生物废液灭活系统